凹凸感
凹凸感對甄別、鑒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紅的真偽意義重大。
元青花牡丹紋花梅瓶(一對)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進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著料略重之處,往往呈現明顯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錫銀光澤結晶這兩大特征。
元釉里紅轉心杯
釉里紅的情形與青花恰好相反,由于以銅為著色劑的釉里紅對溫度極為敏感,也極易流淌從而形成凸起,所以真正的明中期以前的釉里紅瓷器往往都呈現出明顯向上凸起和紅色深淺不一有發黑、燒飛和綠苔點等特點,極易辨認且很難仿造。
宋鈞窯龍首八方洗
另外,宋官鈞窰所的蚯蚓走泥紋也有凸起、凹陷和平展的三種形態和手感。在民國以前,曾被作為判斷鈞釉的標準。
【提示】瓷器凹凸感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很難仿制;而凹凸感所形成的特殊美感,則是別有味道。
中國字畫歷史淵源、博大精深,就是用千言萬語也無法說清楚什么是中國字畫。中國字畫是讓西方人崇拜的藝術。就說傳統中國字畫的特點就比西畫更精深神奇。傳統的中國字畫不講焦點,不強調自然界對于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相似。而是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中國字畫講究“ 以形寫神” ,追求的是“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的感覺,“ 絕似又絕非像物者的真通” (徐悲鴻的名言)。而西畫,講究“ 以形寫形” ,當然,創作過程中,也講究“ 神” 的表現,但西畫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有人說,西畫是“ 再現” 的藝術,而中國字畫是“ 表現” 的藝術。
正確掌握各種表現技法的基本特征。熟悉了解書畫藝術的發展歷史,一是為了理清書畫藝術的演變脈絡,二是為了掌握書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的基本特征打下扎實基礎。鑒賞書畫,終是要識別其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為主要目的的。書畫藝術有哪些表現技法,這些技法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如作者的筆墨主要特點、技巧,用筆的質量,筆墨的力度、速度,設色習慣、特色等等。在書畫鑒賞時要非常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