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是改性MMT常用且使用多的一類有機改性劑,其改性機理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通過與MMT層間的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使得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能夠順利進入MMT層間,使MMT由疏油性變成親油性,且增大了MMT的層間距,有利于聚合物鏈進一步的插層。
制備有機活化蒙脫土:將膨潤土經提純制得蒙脫土,再進行有機活化,方法是將1~50份的膨潤土加入到100~1 000份的分散劑中,在50~80℃下高速攪拌形成懸浮體系,除去沉淀物,將 0~20份質子化劑加入到懸浮液中,攪拌均勻,形成懸浮液A備用。將0.1~20.0份有機活化劑溶于20~300份分散劑中,形成溶液B。將溶液B滴加到70~90℃的懸浮液A中,邊滴加邊攪拌,滴加時間應控制在0.5~3.0 h內,制得插層蒙脫土懸浮液。經洗滌、干燥和粉碎等程序制成50~150 μm的有機活化蒙脫土。
納米蒙脫土活性劑,其作用機理是通過離子交換反應,增加季銨鹽表面活性劑在蒙脫土片層間的載負量和納米材料對表面活性劑的協同穩定作用。由于蒙脫土硅酸鹽片層之間吸附有金屬陽離子,季銨鹽表面活性劑中的陽離子基團與這些金屬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從而形成納米蒙脫土活性劑。
蒙脫土----有商業用途的無機高分子類增稠劑 無機高分子類增稠劑一般具有三層的層狀結構或-個擴張的格子結構,有商業用途的兩類是蒙脫土和水輝石。其增稠機理是無機高分子在水中分散時,其中的金屬離子從晶片往外擴散,隨著水合作用的進行,它發生溶脹,到后片晶完全分離,其結果形成陰離子層狀結構片晶和金屬離子的透明膠體懸浮液。在這種情況下,片晶帶有表面負電荷,它的邊角由于出現晶格斷裂面而帶有少量的正電荷。在稀溶液中,其表面的負電荷比邊角的正電荷大,粒子之間發生相互排斥,故不會產生增稠作用。隨著電解質的加入和濃度增加,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增加,片晶表面電荷減少。這時,主要的相互作用由片晶間的排斥力轉變為片晶表面的負電荷與邊角正電荷之間的吸引力,平行的片晶相互垂直地交聯在一起形成所謂“紙盒式間格”的結構,引起溶脹產生膠凝從而達到增稠的效果。離子濃度進一步加大又會破壞結構發生絮凝導致降低稠度。這類增稠劑主要用于牙膏、香波、護發素、膏霜、乳液和止汗劑等的增稠。稠度一般隨著濃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隨后趨于平緩,流變形態為觸變性。除具增稠性能外,在體系中還有穩定乳液、懸浮作用。其改性物主要是季銨鹽化,改性后具有親油性,可用于含油量多的體系。
蒙脫土由于層間的大量無機離子而表現出來的疏油性,不利于其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因此要對其進行有機改性。蒙脫土常用的有機改性劑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合物單體和偶聯劑等。例如采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改性常用十六或十八烷基基等季銨鹽處理蒙脫土,發生陽離子交換反應。使有機基團覆蓋蒙脫土表面或揷入其層間,使其表面能發生變化,增大了層間距,使其由原來的親水性轉變為親油性。
蒙脫土經過改性可使其性能更,改性后的蒙脫土具有較大的層間距,較好的熱穩定性和可調變的酸性,可作為新型的催化材料和吸附材料。目前所采用的蒙脫土的無機改性劑主要有酸和無機鹽兩類,另外還有蒙脫土的鈉化改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