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制于經濟條件和老文物法的限制歷來僅僅局限于個人愛好和單打斗的層面,既缺乏廣泛、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又沒有全面、準確、及時的材料搜集、補充和更新,更缺乏、、專職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當今所有的所謂的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無一不是是順應新文物法的頒布而迅速升溫的文物市場的需要而從考古鑒定的人員和機構脫胎、轉化甚至而來。 而事實早已充分,不同于考古鑒定,以考古鑒定的理論、方式、方法、思維和眼光來搬用、套用、從事,簡直與令風馬牛硬相及者無異!
注意辨別現代新仿陶瓷氣泡
氣泡在古陶瓷鑒定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F代仿造者在注重胎、釉、造型、紋飾等主要特征的仿制時,可能忽略氣泡這種非主要特征。因而,通過對氣泡特征的分析、對比,可以大體知道一件器物在氣泡特征上與真品是否相符。但是這種鑒定,僅適用于氣泡特征比較明顯的那類器物,如汝窯、鈞窯、耀州窯等。對于氣泡特征不明顯的器物,氣泡在鑒定中的參考價值并不太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現代新仿器物的釉中也有氣泡,有的新的氣泡甚至具有與真品相似的特征,這是因為做偽者對氣泡特征進行了有意模仿,只要釉的成分和燒制工藝滿足一定的條件,即能達到某種氣泡特征。
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說法,肯定者認為,氣泡在古陶瓷鑒定中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可以作為鑒別新舊和窯口的主要依據之一;否定者認為,氣泡不過是釉層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氣泡無規律可循,不具有區分標識的功能,因而不能作為鑒定的依據。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不完全正確。盡管不同器物的氣泡在具體形態、疏密、多少、大小及層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萬別,有時難以用同一個標準去把握,但相同窯口或品種的器物在氣泡特征方面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窯口或品種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層厚薄、燒成時的窯內氣氛、溫度變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燒成后的器物在氣泡特征方面會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規律。這種共性和規律,在進行仔細分析研究后,有時也可以作為古陶瓷鑒定的依據之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相對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紋飾等其他鑒定標準來說,氣泡并不是典型本質的特征,氣泡標準具有不確定性,因而不能無限夸大氣泡在鑒定中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