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式防護(防洪墻)分為重力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懸臂式擋土墻等形式。墻式護岸一般臨水側采用直立式,在滿足穩定要求的前提下,斷面應盡量減小,以減少工程量和少占地為原則。墻體材料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混凝土和漿砌石等。墻基應嵌入堤岸護腳一定深度,以滿足墻體和堤岸整體抗滑穩定和抗沖刷的要求。如沖刷深度大,還需采取拋石等護腳固基措施,以減少基礎埋深。
生態護岸是一種集防洪、生態、景觀、自凈等效應于一體的新型護岸技術,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總結了生態護岸功能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介紹了生態護岸技術的常用方法,以促進河道生態護岸技術的發展。
卵石緩坡駁岸技術在緩坡駁岸上點綴鋪設卵石、景石等,其橫斷面俗稱“蝶形”斷面,有利于安全和兩棲動物的出行,以及冬季防水。同時結合水生植物種植 ,可以凸顯自然生態感。
山石駁岸
山石駁岸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景觀水系特色,即利用就地取材的鄉土天然山石,不經人工整形,順其自然。山石縫隙間栽植植物,點綴岸坡,展示植物與石的柔美結合。
假山能組織劃分、分隔空間
利用假山大型建筑物特性對園林空間進行分隔和劃分,將空間分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富于變化的各種空間形態。通過假山的穿插、分隔、夾擁、圍合、聚匯,在假山區可以創造出山路的流動空間、山坳的閉合空間、山洞的拱穹空間、峽谷的縱深空間等各具特色的空間形式。假山還能夠將游人的視線或視點引到高處或低處,創造仰視和俯視空間景象。
假山能因地制宜、協調環境
園林假山能夠提供的環境類型比平坦地形要多得多。在塑石假山區,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光照條件、不同土質、不同通風條件的情況隨處可尋,這就給不同生態習性的多種植物都提供了眾多的良好的生長環境條件,有利于提高假山區的生態質量和植物景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