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梳理元代青花瓷器的認識、研究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真正被認識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們目前見到的“元青花”是沒有明、清和民國仿的,要么就是真正的元青花,要么就是現代仿制品。清宮舊藏品中沒有一件元代青花瓷器的傳世品就是重要的佐證。掌握這一點,就使得鑒定元代青花瓷器變得簡單了不少。現代仿制的“元青花”既有高仿品也有一般仿品,但總體來說常見的是依樣畫葫蘆,這類仿品都是對照真品實物或圖片,照搬照抄,對鑒定者來說就不容易從造型和紋飾上判斷其真偽,但是經過仔細觀察往往能發現破綻:
器型特征元青花的器型絕大數是生活類實用器,少部分祭祀類供器跟裝飾器。一部分也是受蒙古族風俗影響,元青花的瓷胎厚重,雄渾大型。比較常見的類型有:罐類、瓶類、壺類、盤類、碗類等,元代瓷器特別注重器型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仿品青花整體感覺呆滯死板、僵硬的感覺,有一些做工差的,器型大的尤為明顯,像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等。
普通大眾對青花的認識可能是對于周杰倫的那一首歌青花瓷開始,青花瓷自唐代誕生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其中元青花價值高。說起元青花的價格那就不得不說,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及外銷工藝品”
令人驚嘆的是,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終以2.3億人民幣拍出,創下了世界上高的拍賣紀錄。這次拍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參與度非常高,引發轟動。這個價格要是按照當時的匯率,至今都沒有有任何一件亞洲藝術品來打破。
元青花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所用鈷料來自一種極為的蘇麻離青。而這只梅瓶上也有蘇麻離青燒制的瓷器特點:花呈色濃重青翠,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有錫光斑、鐵銹斑痕(也就是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以及聚散光、青花暈散、青花下凹痕跡等。除此之外,元代瓷器特有外接胎痕跡、口沿內接胎痕、旋胚痕都在此瓶上可以看到。
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有三種譯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并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由于是天然礦,礦脈、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國產料是低鐵高錳,發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來源于江西、浙江、云南等地。部分是使用混合料,由于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發色的差異也很大。由于元青花鈷料已繪畫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現象。
元青花的顯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也有顯出鴨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淺淡藍色,或偏黃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類顯色明顯,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濕度、溫度、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一般為天氣炎熱季節,還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樞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數是沒有氣泡的。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的,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小氣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