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漢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于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貴。”
宣德官窯青花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盤用元代剩余的進口料或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蘇泥麻青”料,中文譯為玻璃藍,燒出的瓷器呈色黑藍,深沉濃艷,有著自然暈散的藝術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樣,特別濃色處出現銀黑色結晶斑點,在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清《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銹者。”用這種青料描繪的紋飾具有中國畫的水墨韻味,被視為無法模仿的特色。宣青所燒出的青花帶有如此多的鐵結晶斑點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由于鐵離子本身帶有負電,當青花在窯內燒制時經過熱運動產生分解反應和化學反應的作用,鐵離子相互吸附而積聚,在高溫下凝聚成晶點晶塊分布在青花層面上。由于受熱的膨脹而深入到胎里凸出到釉面,這種釉面上分布的晶體如行云流水有動感。這就是宣德青花黑鐵結晶體所形成的機理。
宣德青花的橘皮紋的問題。由于宣德釉富含堿金屬氧化物的緣故,所以,它的前朝永樂和它的后代正統都沒有這一種釉面。它是宣窯特殊的生產工藝。這種釉高溫黏度大,冷卻過程較慢,繼而形成的一種高低不平的橘皮釉面,能使人看上去有厚重感,器物顯得飽滿,也可稱是宣德窯工的匠心運吧。所以《清秘藏》說“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誠哉斯言。
在中國陶瓷史上,宣德御瓷,品格超群,被視為陶瓷史輝煌的十年。宣窯承襲前朝技藝,重視創新,不乏前朝之作,故宣窯不少器皿僅為宣德一朝所,稱后世同類。宣窯成就如此顯赫,與宣宗本人的藝術審美直接相關。除了工部官員,宮內宦官深度參與,代表內府與宣宗本人。宣德御瓷燒造,管理嚴苛,匯聚“諸匠之精藝”,新式樣的創制,更是要依據內府設計的底本。在拍賣現場,這件宣德御制青花龍紋盤的起拍價僅為10萬元,隨即場內外展開激烈的競價,經過93輪叫價,終以1040萬元落槌,低估價118倍,加傭金1196萬元成交。
近年來,宣德青花瓷器再次成為收藏界的熱門話題。宣德青花瓷器是中國古代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因其器型精美、裝飾簡潔而被譽為“瓷器”。近,一些宣德青花瓷器在拍賣會上創下了,再次掀起了一股收藏高潮。2019年6月,一只明代宣德青花底款“大明宣德年制”開光大紅色盤邊雄雞圖碗在香港一家拍賣行以1.584億港幣(約合2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下世界拍賣記錄。這只碗是目前世界上一只完整的宣德青花雄雞碗,具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除了這只碗之外,其他宣德青花瓷器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據了解,2019年11月,一只宣德青花瓷器在國內一場拍賣會上以3.72億元的價格成交,比同一時期的拍賣價翻倍。這表明,宣德青花瓷器市場依然非常活躍,并且有著的增值空間。那么,為什么宣德青花瓷器價格能夠一路飆升呢?,宣德青花瓷器的數量非常,尤其是完好保存的宣德青花瓷器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宣德青花瓷器具有的藝術品質,每只瓷器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再者,宣德青花瓷器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們見證了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
當然,宣德青花瓷器價格的飛漲也和市場需求有關。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上漲,許多富裕人士開始將投資的目光投向文化藝術品領域。同時,文化自信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主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文化,并從中尋找自己的文化歸屬感。這種趨勢促進了宣德青花瓷器的市場需求,推動了價格的上升。
總之,宣德青花瓷器的成交再次掀起了一股收藏熱潮,也反映出了當前社會對文化藝術品的高度關注和認可。然而,在追逐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冷靜頭腦,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正確對待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的保護和傳承。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