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雖然官窯體系崩塌,但一些統治者為裝點門面,專人設計樣式,制作瓷器,其質量和水平并不亞于封建時代的官窯瓷器,因此這些瓷器被稱為 “現代官窯”“民國御瓷”。從現存實物看,民國早期的袁世凱、徐世昌、曹錕等高統治者,都特制過瓷器,其中以袁世凱特制的 “洪憲瓷” 為有名。“洪憲” 是袁世凱復辟帝制所用年號,他效仿以往皇帝,命令景德鎮燒制精瓷備用。為此,他從故宮選出雍正、乾隆、嘉慶等各朝瓷器做樣本,命郭葆昌籌辦洪憲御窯,還想重建御窯廠。有一種說法是,原定生產四萬件瓷器,但因時間等原因只完成了六千件。這批瓷器除增加新造型外,基本沿用傳統制作工藝,且彩繪比清代瓷器。為袁世凱特制的 “居仁堂制” 款粉彩瓷器,具有清代宮廷用瓷的風格。袁世凱滅亡后,主事者為收回本錢,將未燒成的 “洪憲瓷” 底款改寫為清代雍正、乾隆等不同年款,所以這批 “洪憲瓷” 中有些造型、工藝相同,但底款不同。后來有人將一批 “洪憲瓷” 轉往香港,香港文物鑒藏家楊銓先生將這批共六百余件的 “洪憲瓷” 悉數購得。1959 年國慶十周年前夕,楊銓把家藏的 5542 件珍貴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廣州市人民,其中就包括那六百余件 “洪憲瓷”。
專為袁世凱燒制 “洪憲瓷” 的郭葆昌致富后,收藏了大量古瓷,成為民國時期的陶瓷。他將家中所藏瓷器編成圖譜《觶齋瓷乘》(郭葆昌別號觶齋主人),共 20 冊,還著有《瓷器概說》《項子京歷代名瓷譜識》等有關陶瓷的著作。郭葆昌病故后,所藏瓷器為其子女所有。文物王世襄先生怕這批珍貴瓷器散失,找到郭葆昌的子女。經周折,宋子文同意付給郭家十萬美金,以 “捐獻” 名義將這批瓷器收購。王世襄先生與周士莊先生對照《觶齋瓷乘》的照片及注明的尺寸,逐箱逐件清點后裝回原箱,加貼故宮博物院封條。當代民間藏有一個粉彩碧桃膽瓶,為袁世凱 “洪憲” 年間制作,據說當時瓷工因對袁世凱稱帝不滿,利用膽瓶造型及畫面諧音寓意袁世凱 “膽小”,而瓶體化 “碧桃”。這件瓷器既有雍正粉彩的華美,更是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具有收藏價值。
民國官窯瓷器仿古色彩較重,是中國仿古瓷歷史上的高峰期之一,以仿歷代名窯作品為主,尤其以仿清康、雍、乾三代的瓷器為常見。常見的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瓷,仿元代青花瓷,以及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及單色釉器。民國初期,景德鎮的仿古瓷作坊遍布街頭里弄,在南門碼頭的黃家洲還形成了仿古瓷集散地。這個時期大量的仿古瓷集中在仿明清各朝代的官窯瓷器上,多的要屬康、雍、乾三朝的瓷器。
民國瓷器不再以改進胎、釉、彩等原料為目標,甚至也不再以工藝、技術改進為目標,而是專以繪畫水準競高下,形成了夸耀瓷繪技藝而不是制瓷工藝的趨勢。這一時期瓷器裝飾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為主流,器物形制上基本沿襲了晚清的風格,但造型上比晚清瓷器要純樸平直些。裝飾題材廣泛,款識也是歷朝都有,尤以清代乾隆為多見。總體上來講,民國時期的民間仿官窯器其面貌不及原御窯仿前朝的精良,但民國初出現的 “古月軒” 瓷器,則是以仿清康雍乾瓷胎畫琺瑯的面目出現的。
民國官窯瓷器的胎質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早期普遍較為粗松,相較于晚清更為明顯,胎釉結合部常泛黃色,但也存在精細的瓷器,與晚清類似。例如一些 “洪憲瓷”,其胎質白潤,這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選用了精良的瓷土,經過精細的加工和淘洗,使得胎質細膩潔白,且胎體相對較輕,呈現出玲瓏輕巧的質感,有別于一般民窯瓷器的粗重。
民國官窯瓷器的款識具有重要的鑒定價值。“居仁堂制” 款瓷器是袁世凱任大時的瓷,其款識多為楷書,字體規整、端莊,筆畫粗細均勻,書寫流暢自然。“居仁堂” 三字的結構嚴謹,比例協調,其中 “居” 字的一撇一捺舒展有力,“仁” 字的單人旁和右邊的 “二” 字搭配和諧,“堂” 字的上半部分筆畫緊湊,下半部分的 “土” 字橫畫平穩。
“靜遠堂制” 款瓷器為徐世昌,其款識風格仿雍正朝,字體較為纖細、秀麗,具有一定的書法韻味。如 “靜” 字的青字旁線條流暢,“爭” 字的筆畫略顯修長,整個字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遠” 字的走之底寫得靈動自然,“堂” 字的結構緊湊而不失大氣,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