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危廢倉庫建設驗收標準的參考資料】
《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規定了危險廢物貯存庫、貯存場、貯存池、貯存罐區和貯存點的建設、運行、管理和監督等方面的污染控制要求。例如,貯存庫內不同貯存分區之間應采取隔離措施;貯存液態危險廢物的要有液體泄漏堵截設施和滲濾液收集設施;貯存易產生特定氣體的廢物要有氣體收集和凈化設施等。該標準自2023年7月1日起實施,是危廢倉庫建設的重要執行標準。
《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涉及危廢收集、貯存過程中的相關規范。
《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對于涉及危險廢物的環評內容提供了評價指南。
另外,不同地區可能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特殊要求,制定更具體的地方標準或指南。在進行危廢倉庫建設驗收時,還需結合當地相關政策和規定。
【要使危廢倉庫滿足環保要求,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選址合理:遠離居民區、水源地、生態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符合當地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環保規劃。
完善的防滲措施:地面和墻壁應采用防滲漏材料進行處理,如鋪設高密度聚乙烯膜等,防止危險廢物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良好的通風系統:配備有效的通風設備,確保倉庫內空氣流通,降低有害氣體濃度,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分類存放:不同種類的危險廢物應分區存放,并設置明顯的標識,避免不同廢物之間發生化學反應。
防雨防曬:倉庫應具備良好的防雨和防曬設施,防止危險廢物因雨水沖刷或陽光暴曬而產生二次污染。
泄漏收集與處理:設置泄漏液收集設施,如導流溝、收集池等,對泄漏的危險廢物進行收集和處理。
廢氣處理:對倉庫內產生的廢氣進行收集和處理,達標后排放。
排水管理:倉庫的排水系統應與外界隔離,防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監測系統:安裝環境監測設備,如地下水監測井、廢氣監測裝置等,定期對周邊環境進行監測。
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包括出入庫記錄、定期檢查、應急響應等,確保危險廢物的存儲和管理符合環保法規。
只有在以上各個方面都達到相關標準和規范,危廢倉庫才能真正滿足環保要求,降低對環境的潛在危害。
【危廢間,也就是危險廢物暫存間或貯存間,是用于臨時存放危險廢物的設施,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標準以確保安全和環保。以下是一些關鍵點】
選址要求:危廢間應選擇在遠離居民區、水源地和其他敏感區域的位置,以減少潛在的環境風險。
建設標準:根據《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23),危廢間應滿足“四防”要求,即防風、防雨、防曬、防滲漏。
防滲措施:危廢間應有完善的防滲措施和滲漏收集措施,如至少1米厚的粘土層或2毫米厚的高密度聚乙烯等。
安全設施:危廢間應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包括通訊設備、防爆照明、觀察窗口、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以及應急防護設施,如洗眼器、滅火沙、滅火器等。
標識與標簽:危廢間內外應有清晰的警示標志和危險廢物標簽,標簽上應包含必要的警告語和信息。
不相容廢物隔離:化學性質不相容的危險廢物分開存放,并采取隔離措施。
堆放要求:危險廢物的堆放應根據其物理和化學性質進行,確保安全和便于管理。
出入庫管理:危廢間的出入庫應有嚴格的記錄和管理,確保危險廢物的來源、種類、數量和去向可追溯。
環境法規遵守:危廢間的建設和運營應遵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應急預案:應制定并實施危險廢物事故的應急預案,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
通過遵循這些規范和措施,危廢間的建設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危險廢物,減少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風險。
【危廢倉庫建設的驗收標準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選址合規性
符合當地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環保規劃。
遠離居民區、水源保護區、生態敏感區等環境敏感區域。
建筑設計與施工
倉庫的結構穩固,能夠承受預期的荷載。
地面具備防滲漏性能,采用耐腐蝕、高強度的材料。
墻體、屋頂等建筑部件的防火、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分區與標識
明確劃分不同危險廢物的存放區域,并設置明顯的標識。
有清晰的通道和操作空間。
通風系統
通風設備安裝到位且運行正常。
通風量和通風效果滿足設計要求,能有效排除有害氣體。
消防設施
配備足夠數量和類型的滅火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
消防通道暢通無阻。
泄漏防控措施
地面、墻角等部位無滲漏現象。
有收集泄漏物的設施和應急處理方案。
電氣安全
電氣設備符合防爆要求,線路布置合理且無老化、破損。
排水系統
排水設施完善,能夠有效收集和處理廢水。
監控與報警系統
安裝監控攝像頭,覆蓋關鍵區域。
配備有毒氣體、煙霧等報警裝置,并能正常工作。
管理制度與應急預案
制定完善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環保審批手續
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手續。
標識與警示
在倉庫顯著位置設置危險廢物標識、警示標志和相關安全說明。
人員防護設施
配備必要的人員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設備。
驗收時通常需要相關部門的人員,如環保、消防、安全監管等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審批文件進行綜合評估。
【對于危險廢物暫存間內的安全設備,應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
制定檢查和維護計劃:根據設備的類型、使用頻率和廠家建議,確定具體的檢查和維護周期,并制定詳細的計劃。
防火設施檢查:
滅火器:每月檢查一次壓力、滅火劑容量和噴管是否暢通。每年進行一次滅火劑的更換或補充。
消防栓:每月檢查閥門是否靈活、水槍和水帶是否完好,消防栓內的器材是否。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試水和維護。
防爆設備檢查:
防爆燈:每月檢查燈具的外觀是否有損壞,燈泡是否正常發光,線路是否有老化現象。
防爆通風設備:每月檢查風機運轉是否正常,通風管道是否有泄漏,防爆電氣部件是否正常。
泄漏應急處理設備檢查:
吸附材料:定期檢查其儲存量是否充足,是否有失效或變質的情況。
收集容器:檢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有無破損或泄漏。
鏟子等工具:檢查其是否完好,有無銹蝕或損壞。
通風系統檢查:
每月檢查風機的運行狀況,包括電機溫度、噪音和振動等。
清潔或更換通風系統的濾網,一般每季度一次。
檢查通風管道是否有堵塞、破損或泄漏,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管道檢查和維護。
監控設備檢查:
每周檢查攝像頭的圖像清晰度、存儲功能和聯網狀態。
定期檢查存儲設備的容量,確保足夠的存儲空間。
個人防護用品檢查:
每月檢查防護手套、防護服等是否有破損、老化或失效。
防毒面具的濾毒盒根據使用情況和有效期定期更換。
報警裝置檢查:
每月對煙霧報警器、有毒氣體報警器進行測試,檢查其靈敏度和報警功能。
每年對探測器進行校準和維護。
洗眼器和淋浴設備檢查:
每月檢查水流是否暢通,噴頭是否堵塞。
每年檢查閥門和管道的密封性,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保養。
每次檢查和維護都應做好詳細的記錄,包括檢查日期、檢查人員、設備狀況、維護措施和維修情況等。對于發現的問題,應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安全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的容器內須留足夠空間,容器頂部與液體表面之間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間,液態危廢需將盛裝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盤(或圍堰)內并在容器粘貼危險廢物標簽。固態危廢包裝需完好無破損并系掛危險廢物標簽,并安要求填寫。
石家莊欒城危化品防爆柜危廢品庫房,危廢間
面議
產品名:危廢品庫房,危廢間
安陽龍安區危化品防爆柜危廢品庫房,危廢間
面議
產品名:危廢品庫房,危廢間
廣西萬秀區危廢間,危廢倉庫
面議
產品名:危廢間,危廢倉庫
河南宛城區危廢間,危廢倉庫
面議
產品名:危廢間,危廢倉庫
新鄉牧野區危化品防爆柜危化品存儲柜
面議
產品名:危化品存儲柜
寧德周寧縣危化品防爆柜危化品存儲柜
面議
產品名:危化品存儲柜
煙臺萊陽市危化品防爆柜危化品存儲柜
面議
產品名:危化品存儲柜
果洛瑪沁縣危化品防爆柜危廢品庫房,危廢間
面議
產品名:危廢品庫房,危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