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7-9外觀白色粉末生產廠家藍峰助劑
2025年全新一代塑料抗菌劑「JL-1062抗菌防霉劑」發布
——以科技重塑材料健康,打造無菌安全新
一、產品核心亮點與技術突破
「JL-1062抗菌防霉劑」由佛山市藍峰助劑有限公司開發,專為塑料制品設計的第5代復合抗菌劑,融合納米技術、智能響應釋放系統與生物基材料三大創新,實現99.999%效抗菌、環境自適應長效保護及零生態毒性的全面升級。
1. 超廣譜抗菌能力
靶向覆蓋99%致病微生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細菌/真菌的30分鐘殺滅率≥99.999%(ISO 22196標準),對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滅活率≥99.9%。
復合抗菌機制:
納米氧化鋅(ZnO):光催化產生活性氧(ROS),破壞微生物DNA;
殼聚糖-銀離子復合物:穿透生物膜,抑制酶活性并阻斷能量代謝。
2. 智能響應釋放技術
濕度/溫度雙觸發:在潮濕或高溫環境(如廚房、浴室)自動增強抗菌成分釋放,常態下維持低耗能緩釋,有效期延長至3年以上。
防生物膜技術:抑制微生物在塑料表面定植,避免長期使用后菌群耐藥性產生。
3. 生物相容與環保認證
零有害殘留:不含有機鹵素、BPA及重金屬,通過歐盟ECOCERT、美國FDA食品接觸材料認證及中國兒童用品安全標準(GB 24613)。
生物降解載體:采用玉米淀粉基微膠囊包覆技術,廢棄塑料可自然降解,減少微塑料污染。
二、行業痛點解決與市場價值
應用領域
醫療健康 器械表面交叉感染風險高 手術器械、導管等植入式材料實現終身抗菌
食品包裝 保鮮期短,添加劑遷移污染 延長食品保質期30%,活性成分無遷移(FDA 21 CFR認證)
消費電子 手機/耳機滋生細菌引發皮膚問題 手機殼、觸屏表面24小時,安全親膚
公共設施 高頻接觸區域(扶手、座椅)菌群超標 地鐵/機場設施實現自清潔,降低公共衛生成本
三、技術參數與性能對比
指標
抗菌效率(24h) 99.999% 99.9%
有效期 3年(動態緩釋) 1-2年(靜態釋放)
加工耐受性 耐溫350℃,適配3D打印/注塑 耐溫≤250℃,傳統工藝
環保性 全生物基,海洋降解率90% 含石化衍生成分,不可降解
四、合作賦能與服務體系
定制化開發:
支持按客戶需求調整抗菌強度(從日用級到醫療級)、顏色透明度(透明/啞光)、成本區間(0.5%-2%添加量)。

JL-1062抗菌防霉劑是佛山市藍峰助劑通過插層技術,將有機抗菌劑通過引入經交換的層狀粘土,同時選用沸石等無機抗菌有效成份,經科學配方,精制而成。是一款具有良好耐熱性和耐紫外線變色的有機和無機復合抗菌防霉劑;

產品用途
JL-1062抗菌防霉劑廣泛用于塑料,橡膠,水性涂料,膠水、聚丙烯、ABS、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工業用塑料抗混合加工。一般用量為0.6%~0.8%。

產品特點
1: 利用有機抗菌劑的即效性、作用迅速、抗菌力強的特點,對塑料制品的細菌繁殖進行有效快速阻止。
2: 通過協效技術解決了有機抗菌劑溶出快、抗菌有效期較短(耐久性差)、耐候性較差、抗菌穩定性較低的缺陷。
3: 利用無機抗菌劑的安全性和耐熱性,很好地解決了各類塑料加工過程中的實際加工溫度需要,同時一定程度地解決了無機抗菌劑的載銀體系變色問題。
4:克服了無機抗菌劑制備的抗菌防霉劑只有在與細菌接觸較長時間,如8~24h,才會發生明顯的效果的缺陷。
5:抗菌廣譜性、抗菌周期長??咕芰弦哂袕V譜性。對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抗菌性,抗菌率達到99%;如果有防霉要求,對黑曲霉、土曲霉、青霉、繩狀青霉、出芽短梗霉、球毛殼等6種混合霉菌的防霉等級要達到1級。
6:使用劑量少,成本低,解決了無機抗菌材料對真菌的小濃度值較大,抗真菌的效率較低的問題。

應用領域
JL-1062防霉抗菌劑為新型高分子抗菌劑,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 ,涂料,膠粘劑,陶瓷,纖維,紡織,家電,合成樹脂以及各種PP、PVC、PE、PA、ABS、PS、PET等塑料中。
(1)JL-1062防霉抗菌劑具有抗菌功能的塑料制品,如冰箱塑殼、內膽,機殼,電腦鍵盤,洗衣機塑件,塑料開關,塑料砧板,坐椅,水果盤,兒童玩具等;
(2)JL-1062防霉抗菌劑具有抗菌功能的各種日用搪瓷、陶瓷、玻璃制品,如碗、盤、衛生潔具、飲具等。
(3)JL-1062防霉抗菌劑具有抗菌功能的紡織品,如纖維、床上用品、內衣褲,鞋、襪、手套、毛巾等。
(4)JL-1062防霉抗菌劑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各種鞋材,如中襯、面襯、鞋墊等。
(5)JL-1062防霉抗菌劑各種化工建材類:如涂料、油漆、壁紙、裝飾材料等
(6)JL-1062防霉抗菌劑各類醫療衛生材料,如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隔離服,無菌衣,口罩等。
(7)JL-1062防霉抗菌劑紙制品:濕巾,紙巾,衛生紙,生巾、辦公用紙、學生用紙等。

針對PP(聚丙烯)、PE(聚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的抗菌防霉劑選擇與應用,以下從技術原理、類型劃分、選型要點、應用場景及注意事項五個維度進行系統性分析:
一、技術原理與作用機制
抗菌防霉劑通過以下方式抑制微生物:
物理破壞:如銀離子穿透細胞膜,破壞微生物結構(適用于無機類抗菌劑)
化學抑制:有機類成分(如異噻唑啉酮)干擾微生物酶活性或DNA復制
長效防護:緩釋型配方(如納米二氧化鈦)持續釋放活性成分
二、主要抗菌劑類型及適配塑料
類型 代表成分 適配塑料 優勢 局限性
無機類 銀離子、氧化鋅、銅系 PP/PE/ABS 耐高溫(>200℃)、長效性強 可能影響透明度或導致變色
有機類 異噻唑啉酮、季銨鹽 PE/PP(中低溫) 快速起效、成本較低 耐溫性差(<180℃)
天然類 殼聚糖、植物提取物 食品級PP/PE 生物可降解、 抗菌譜窄、持久性差
復合型 銀-有機硅復合體系 ABS/工程塑料 協同增效、廣譜抗菌 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三、選型關鍵指標
加工適應性
PP/PE加工溫度(160-230℃)需選擇耐溫≥250℃的抗菌劑(如納米銀)
ABS加工溫度(220-260℃)推薦使用有機硅季銨鹽改性產品
法規合規性
食品接觸材料(FDA 21 CFR、EU 10/2011)
醫療器械(ISO 10993生物相容性認證)
性能平衡
家電外殼(ABS)側重防霉等級(ASTM G21達0級)
醫用PP耗材需兼顧抗菌率(>99.9%)與力學性能保留率(>95%)
四、典型應用場景
醫療領域
手術器械托盤(ABS+銀系抗菌劑,符合ISO 22196標準)
一次性輸液管(PE+有機鋅復合劑,通過USP Class VI測試)
食品包裝
保鮮膜(PE+納米氧化鋅,同時保持透光率>85%)
餐盒(PP+殼聚糖改性劑,符合GB 9688食品安全標準)
消費電子
空調面板(ABS+季銨鹽-二氧化鈦復合體系,實現自清潔功能)
洗衣機內筒(PP+銅離子抗菌母粒,耐濕熱老化>1000小時)
五、工藝控制要點
分散優化
預造粒母粒法(載體樹脂匹配度需達98%以上)
雙螺桿加工參數優化(建議熔體停留時間<3分鐘)
劑量控制
塑料類型 建議添加量 成本增幅
PP 0.8-1.5% 12-18%
ABS 1.2-2.0% 15-25%
HDPE 0.5-1.0% 8-15%
失效預防
遷移控制:添加極性相容劑(如馬來酸酐接枝物)
長效驗證:建議進行85℃/85%RH加速老化測試(周期≥30天)
創新趨勢:
智能響應型抗菌劑(如pH/濕度觸發釋放)
石墨烯-金屬氧化物復合體系(兼具導電與抗菌功能)
生物基防霉劑(從木質素提取物開發,適用于可降解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