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年制款識,一般是表示在瓷器的底部,會寫上皇帝的年號,那個就相當于現在的廠家和上產日期,而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就是康熙年間生產的東西的標識。那么,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如何辨真偽?
現在社會傳很多關于康熙年間的瓷器,其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個字,一般都是刻上去的,康熙年間的,一般分為官窯和民窯兩種。官窯的不惜重金,只求漂亮,民窯則自由活潑一些,不受宮廷的限制。
到了康熙年間,康熙廢除了一項東西,叫做“匠籍”,這個就是說原先,你是燒瓷器的工匠,就只能做這個,不準做其他的,廢除之后,工匠人就可以種地,能夠吃飽飯了,就有時間去研究燒制陶瓷的工藝,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加快了陶瓷工藝的發展。康熙年間,陶瓷工藝鼎盛時期是中期,中期的陶瓷更加通透,厚薄適中,加入了很多新材料,燒制出的陶瓷顏色更加鮮艷,細節更細致,花色更多。
康熙時期瓷器的紋飾有繪畫、刻印、堆塑、鏤空等幾種方法,其中以繪畫紋飾為主。初期仍然保留明代晚期的特點,比較注重寫意,繪畫的線條粗放有力,畫面表現得極其古樸典雅、生動活潑。初期以后的繪畫趨向于工筆畫,畫面不如以前那樣生動活潑,比較規整、死板。康熙朝瓷器上的繪畫題材基本上脫離了以往的形式,大大發展了歷史人物故事一類的題材,如三國人物、西廂記,竹林七賢、五老觀圖、踏雪尋梅等,也有不少反映勞動人民生活題材的,有耕織圖、漁家樂、漁樵耕讀等,還有一些神話傳說的繪畫題材,如八仙、三星、八仙慶壽、麻姑獻壽等。此外也有各種草蟲、花鳥、禽獸、云龍,山水、人物、八寶、博古,花繪、纏枝花卉、折枝花卉、嬰戲圖、樓臺殿閣等。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頭戲。近年來,康熙青花瓷的價格在市場上也是一路走高。了解康熙青花應該說不是很難的,清代后期的人曾經對本朝的青花做過總結,認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好的。它們繼承明代遺風并形成鮮明的時代風格,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關系。因為康熙坐穩江山以后開始注重官窯瓷器的燒造,派遣督陶官親自到景德鎮,于是青花在這時候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下子就躍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個高峰。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康熙御窯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它繼承了明代景德鎮瓷業的優良傳統,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清代康熙御窯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產工巧之技的特點,華貴絢爛,匠心韻。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琺瑯彩、粉彩、顏色釉、斗彩爭相并映。康乾盛世,器物無一不昭顯著帝國的物富民豐,工巧技藝,繁華絢麗的盛世風華。
康熙御窯瓷器,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特別是在清代達到了瓷業水平的高峰。康熙御窯瓷器承前啟后,在中國古代瓷器發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燒造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初期,經歷順治時期的過度,到康熙年間中央政權已經穩定,社會經濟恢復發展,逐漸呈現出全面繁榮景象。清為了安撫民心,出臺了很多新政策,尤其是廢除了明代以來的“匠籍”制度,相對的減輕了對農民和手工業工匠的約束。
康熙中期開放海禁,貿易瓷器和國內所需日用瓷器的大量生產,使得景德鎮的官窯和民窯的興旺,而且官窯、民窯的互相促進,技術迅速提高,品種不斷創新。步當朝的青花、絢麗多姿的五彩、刻意求真的仿古瓷以及嶄露頭角的粉彩和琺瑯彩等。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