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105081629號聯系人劉工公司名稱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寺廟規劃設計就是要有準確的地形圖,在設計人員到達施工現場之前,寺廟方或建設方需提前準備好測量好的地形圖。在做整體規劃設計的階段,地形圖的數據資料就顯得萬尤為重要,這也是進行寺院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準備工作。

寺廟規劃設計是在地勘報告的基礎上,根據現場地形實際情況,整體布局情況,綜合古建筑寺院設計的常用技法,并結合寺院方的實際需求,合理設計出寺院的平面布局圖。

不同時期的寺廟規劃設計布局也不定相同,隋唐時,寺廟對稱布置,沿中軸線排列山門、蓮池、平臺、佛閣、配殿及大殿,為全寺中心。佛塔退居后面或一側或建雙塔,在大殿或寺門之前。宋代又增戒壇。佛寺建筑布局的演變,以塔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別院或山門前、塔可有可無。明、清時,對稱中軸線,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配殿、藏經樓,塔以少見道教建筑特點:以宮觀院命名,不以寺稱;所奉神像蓄發長須,穿中式衣袍;不以塔為膜拜對象;常有洞天福地等園林布置。

佛寺作為住持僧寶居止之處,自然成為佛教法事活動和弘揚佛法的中心,成為聯系佛教與民眾的樞紐。講經說法、舉辦法會集體念佛參禪等學修活動,從來都在寺院中進行。佛寺還是培育弘法人才的學府,無數高僧大德,都是在寺院的洪爐中冶煉,成長為人天師表。諸宗之學,無不誕生于寺院,多數佛學撰述,都出于寺院中的高僧之手,寺院實際上也是歷代佛學研究的機構。

寺院的主要生活區常集中在主軸線東側,包括僧房(居室)、香積廚(廚房)、齋堂(飯堂)、職事堂(庫房)、榮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來者的客房特設在中軸線西側。

鼓樓是懸掛鼓之建筑物,其位置與鐘樓相對望,故自古有“左鐘右鼓”之稱。鼓乃置于鼓樓頂之處,法會之時,為僧俗集會之報時器具。有高僧大德蒞臨寺院時,鐘鼓齊鳴,以表示尊重、恭敬。寺院早晚敲鼓,與鐘聲相互應和,早上先敲鐘,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鐘,所以稱晨鐘暮鼓。鼓有時用來比喻佛陀所說的法,佛法能令眾生折伏如魔軍般的煩惱,恰如兩軍作戰,擊鼓以令軍士進擊敵陣,故將法喻為鼓。鼓樓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薩,即文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