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105081629號聯系人劉工公司名稱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紋飾圖案魚蟲鳥獸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工程量按其施作數量以份計量。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定額以其施作規格(明清式規格分檔:四樣、五樣、六樣、七樣、八樣、九樣;宋式按高度規格分檔:70cm以下、100cm以下、120cm以下、160cm以下、200cm以下、260cm以下)分別設項,琉璃正吻拆除、安裝按其施作規格及其數,分別套用(宋)琉璃鴟尾(明清)琉璃正吻(獸)拆除、安裝定額相應項目。
正吻安裝包括安吻樁、拼裝、鑲扒鋦。宋式除此外還包括了鐵索鏈。

在幾座漢代明器上,無論是兩面坡或者四面坡屋頂幾條屋脊相交而成的正吻,盡管看不出它們所表現的內容,但顯然已經是通過匠人有意識的加工而不是自然之物了。在河南南陽出土的畫像石和河南輝縣出土的銅鑒上都刻畫有漢代和戰國時期的建筑畫,四面坡房屋的正脊和屋脊相交的正吻上立著飛鳥,說明對這些建筑構件形式上的加工已經有了具體的內容。

歷史上早期的建筑留下的實物很少,但自唐、宋以來,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宮殿、陵墓、寺廟、園林、住宅等類型的建筑遺產,它們都具有各式各樣的屋頂。

正吻的創造實際上是雕塑和建筑的結合,是建筑空間的外部延續,也是創造者對地區建筑文化的理解與情感交流的融貫體現。傳統儒家藝術在表達方式上常用“比興”與“比德”的手法,往往通過對自然的比擬,使自然現象與倫理特性理知地聯系起來,來創造出它們在情感上的對應關系。譬如《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山和智者,水和仁者通過比擬而成為相互依存的象征。
鳳與正吻,按傳說并對照漢代明器和畫像磚石,中國古有在建筑上安置鳳鳥的習俗,作為一種神圣的圖騰象征,其形象用于除妖降魔。建筑屋頂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同鳳鳥的形象有關 。
正吻。屋面正脊兩端為正吻獸。正吻又叫“鴟(音“赤”)吻”、“大吻”,是古建筑正脊兩端常用的裝飾。正吻為一龍頭,張開大嘴咬住正脊。相傳,正吻是龍生九子之一,生來好望,能噴云吐雨,將它安在屋脊上以防止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