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溫電纜算是核心的糧倉檢測部件了。為糧情穩定,要根據溫度和天氣的變化給糧庫通風,以前需要每一位保管員手動開窗,現在智能通風系統,可以根據預設溫度值遠程自動通風,相比傳統手動通風,不僅效率提高4倍以上,還可以將糧食水分保持在佳狀態。糧食保管主要的就是監測糧溫,溫度是反映糧情的晴雨表。現在,監測糧溫有了一個強大的“幫手”——測溫電纜。每個糧倉都有電子測溫電纜布設在糧堆中,每根電纜上分別有4個測溫點,根據糧庫的倉容大小,每個糧倉至少分布著240個以上的電子測溫點,形成全覆蓋的立體檢測網絡,可以在電腦上實時監測溫度變化。
我國南方氣候炎熱潮濕,因此,對南方而言,如何因地制宜,防止害蟲,抑制微生物,歷來是保障儲糧安全的關鍵所在。在傳統的平房倉內,工作人員需先將一層薄膜覆蓋在糧食上,再進行充氮。而在密閉性更好的淺圓倉內,則只需要通過智能系統,關閉各個倉門,打開充氮開關。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便能通過電腦看到,倉內氮氣值迅速升到98%以上。
測溫電纜作為電纜的一種,其和普通電纜的機構類似,都是由芯、絕緣層構成,那么絕緣層電暈放電自然也是現實存在的,如何研究測溫電纜的這個物理現象呢?當絕緣體之間有足夠高的電壓差時,就會發生電暈放電。想象一個單一的均勻擠出型絕緣線,從外面看,它看起來像一個光滑的均勻絕緣體。事實上,在絕緣層擠出過程中,絕緣層內有可能存在微小的空隙(氣泡)。現在把絕緣體夾在有電壓的導體和接地面之間。在絕緣內部,有一個電壓梯度。例如絕緣厚度為10mil (0.254 mm),導體與地之間的電壓為1000V,則電壓梯度為100V / mil(或約4kV / mm)。
在糧情測控系統的基礎上,智能分析與預警系統可以對所檢測的糧情數據進行分析,并對糧食超溫等異常狀態進行報警。因此,糧情測控技術是智能通風、智能氣調等其它系統運行的先決條件,其可靠運行可以為安全儲糧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和科學依據。伴隨著計算機技術、智能傳感技術、無線通信和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糧庫智能化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受到目前的技術因素以及糧庫基礎設施不足等方面的限制,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糧倉糧情無線測溫測濕監控系統
1、采用測溫線纜、工業級濕度探測、無線數據采集、數字信號無線傳輸系統,系統大的特點是:耐用、性能穩定和數字信號不受外界干擾、信號真實傳輸等優點,避免了模擬傳輸的信號傳輸易受干擾、定位難、易損毀、不易維護的缺點。
2、有線無線相結合,系統更加穩定,測溫電纜與分機之間通過單總線的方式連接,既了采集器的供電,也使信號傳輸更加穩定。分機與主機之間采用無線射頻的方式傳輸,減少了遠距離布線的麻煩。
3、采集器采用固化處理,接口處用帶硅膠的接線端子連接,防腐蝕、抗熏蒸。系統簡單穩定,易安裝調試、易維修維護。
4、分機采用鋰電池或者太陽能電池供電,防雷萬無一失。系統采用的星型現場總線技術,淘汰了落后的模擬分線器,采用的數據采集器,解決了一個測溫點一根線的布線難題,使倉內布線大大減少。并且還解決了線阻誤差大、無法消除干擾、故障率高、無法診斷出故障點等問題。
5、新的總線技術使施工布線工作量大大降低,節省了大量的線材成本;當某點出故障時,能根據測溫電纜連接的設備很快找出故障點的具體位置,更加方便了以后的維護工作。
測溫電纜在按安裝時的注意事項
1)電纜應避免交叉敷設應沿短的距高敷設,以節省電纜,而且敷設電纜應避開人孔門、設備起吊孔、防爆門,敷設在主設備和接他管路附近的電纜不應影響設備和管路的拆裝。
2)與受熱面平行或交叉敷設時,電纜與保溫層之間有有一定距離平行敷設時,電纜與保溫層之間應該有一定的距離。距離一般應不小于500mm.交叉敷設時,應不小于200mm。
3)電纜與熱工導管間也應保持一定距離。當電纜與導管平行敷設時.其間距應該大于200毫米.且電纜一般敷設在上方,以免導管泄漏時,損壞電纜絕緣層。
4)控制電纜與電力電纜應分層敷設控制電纜應敷設在電力電纜之下,而且在高溫區敷設電纜,應采取隔熱措施(用石棉板隔開或纏石棉繩等)或采用耐熱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