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澤上作舊常見的方法如下:
一是偽造綠色。因為出土的古錢都有綠銹,所以偽造古錢施以綠銹,方能逼真,偽造綠銹的方法有七種:
(1)將偽造的錢埋入土中,經過二三年后取出來,就有滿身綠顏色的銹了;
(2)將偽造的錢幣浸以鹽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后取出來,就有滿身的綠銹了;
(3)用膠水調以綠色粉末,涂在錢上,便成為一種類似硬綠的銹
(4)用松香調以綠色粉末,涂在偽錢上,便成為了一種類似硬綠的繡;
(5)用綠色瓷漆涂上偽錢,經過一年半載,瓷漆干燥堅硬,頗似硬綠繡;
(6)用真的銅銹粘在偽品上,這樣看上去硬綠滿身;
(7)將錢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銅。
三是偽造傳世古法。流傳數代王朝沒有入土的古錢,錢面往往有一種黑褐色,這種顏色稱為傳世古。作偽者偽造這種顏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兩種;
(1)將偽錢用火煅燒,取出后使冷,錢的表面上便發生黑色,再放衣帶裹之,經過一年半載,色澤光潤,便與真錢相似;
(2)將偽錢用鹽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現黑色,再裹入衣帶一年半載,色澤漸發光潤,與傳世古錢相同。
金代錢幣風格。金代錢幣向以精美著稱,這與金人掌握了宋陜西爐的鑄錢技術力量有關。金代的泰和通寶揩書大錢極為難得,數十年來,只發現二種版別,其書體甚佳,輪廓、文字略有肥瘦之分。曾見一種模仿細字版的偽錢鑄得較好,顯系用真錢翻鑄而成,但為了掩蓋新鑄痕跡,外輪被敲擊變形。小平楷書泰和通寶多數為白銅質地,亦甚難得;篆文的泰和小平錢未見真品;篆文折三泰和確有真品,然存世極罕;承安寶貨銅錢未見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