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板面形式出現的瓷品是陶瓷生產工藝不斷的結果,瓷板的出現使瓷板畫有了物質條件,從相關資料來看,具有平整而光潔的瓷板形狀,又有繪畫藝術形式的瓷板畫是從明代中期開始出現的。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它是陶瓷藝術擺脫純工藝裝飾、融入文人繪畫而形成的陶瓷新門類。瓷板畫是當代藝術陶瓷中受追捧的繪畫樣式之一。
瓷板畫是在平板素瓷上進行手工繪畫后,再經高溫燒制所成的陶瓷藝術品,是一種特的陶瓷藝術,它既是畫又是瓷。瓷板畫具有瓷板平整光潔之美,陶瓷藝術家們以瓷當紙,隨意揮毫,充分發揮作者的繪畫天才,充分展示瓷畫的審美意境。瓷板畫便于表現中國畫的神韻和意味,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趣味。
瓷板畫的工藝歷史悠久,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到了明中葉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出現,清中期,隨著清代瓷藝的迅猛發展,當時的瓷畫藝人致力于把紙絹上的中國畫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畫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成為重要的商品瓷。瓷板畫越來越走向興盛。嵌瓷屏風無論是圍屏、插屏還是掛屏,都經常會見到上邊鑲嵌有裝飾意味濃厚的瓷板畫。品種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等。繪畫、紋飾內容涉及面也很廣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翎毛、魚藻、吉祥圖案等,幾乎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