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長15年后,沙棘步入衰老期,重視復壯修剪、平茬更新。復壯修剪通常在土壤肥沃的地塊,更新骨干枝、結果枝 組,確保衰弱枝條再次回縮,復原原本的生長勢頭;平茬更新通常使用在衰老自根苗沙棘林,地力肥力不高,可以培育全新的植株。 3.2果實的采收和保鮮工作果實采收:沙棘果實全部成熟后采摘難度較大,由于樹上都是荊棘,果實表層較薄,發生破損的概率高,人工采摘任務艱巨。因此主要使用人工、機械與化學采收法。
間作將沙棘與大豆等豆科植物相互間作,效果好。由于大豆的根部具有一定數量的根瘤菌,使沙棘在生長過程中能利用大豆所固定的氮肥來促進自身生長,可以有效保障沙棘的豐產。沙棘在與馬鈴薯、西紅柿等作物進行間作時,由于此類作物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效果欠佳。
阿爾泰新聞果體長9.0mm、寬8.6mm,對其進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果粒一般較大,但與向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其百粒質量39g左右,比向陽的百粒質量低 42g,出汁率基本維持在76%,可溶性固體含量占比基本維持在10%左右,其果穗比基本維持在88%左右,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1.3深秋紅深秋紅是從實生苗中篩選出的沙棘品種,其果體基本處于一種橙紅色的生長狀態,由于所生長的地區氣候溫差較小,所以果實較大,外形呈橢圓形,長約11mm、寬約4mm,其他各項指標遠小于其他品種。
其在俄羅斯寒冷的氣候下,白天呼吸消耗的物質一般較少, 因此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所積累的營養物質整體較多,結出的果實一般較大。果實長度一般為15mm,寬度基本大于9mm。果穗占比基本維持在90%左右,具有的經濟效益。 1.2阿爾泰新聞阿爾泰新聞同樣引自俄羅斯,其果實外表呈黃色,但在底部有較為明顯的紅暈,這也是阿爾泰新聞沙棘與其他品種沙棘進行區分的主要依據。
播種時,每穴1個,以苗根在穴內伸展為宜,將幼苗扶正,用熟土覆蓋,以伸展根,填入穴,然后澆水。 2.沙棘具有良好的土壤適應能力,可在沙質土和輕度鹽堿土中生長,可選用排水好、灌溉條件好的地塊,在播種前要將其翻耕,每畝地再摻入4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然后將裂開的種子均勻的灑入泥土之中。把泥土壓實。 3.要想結出好的果實,就使花芽分化得更多。
追肥分5-6次,每次每畝水溶性肥料按N、P2O5、K2O用量2.3、0.5、0.7kg,時間分別為春茶采前1個月、開采前、春茶結束、7月初、8月初和9月初。“有機肥+機械深施”模式按“有機肥+配方肥”模式的肥料種類、用量和施用時間?;什捎脵C械深施(15-20cm),追肥采用機械開溝(5-8cm)條施覆土或表面撒施+施后淺旋耕(5-8cm)混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