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苗果面褐斑病主要發生在套袋果的近成熟期至貯運期,以黃冠梨發生普遍。初期在果面皮孔周圍產生淡褐色至褐色圓形斑點,后斑點逐漸擴大,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后期多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狀大斑。病斑處稍凹陷但病變組織于表層,不深入果肉,僅影響果實的外觀質量。嚴重時,果面上散生許多不規則形褐斑,導致果面呈花斑狀,故又稱為“花斑病”。由于有些褐色病斑近似雞爪狀,所以果農又俗稱之為“雞爪病”
【發生特點】
果面褐斑病是近幾年新發生的一種生理害,與許多因素有關。幼果期果柄涂抹果實膨大劑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果袋透氣性差、近成熟期陰雨潮濕、有機肥使用量小、鈣肥使用量少等均
可加重病害發生,特別是涂抹果柄的梨在近成熟期遇陰雨連綿時病害發生較重,該病發生與品種關系密切,皇冠梨發生重,黃金梨等品種偶爾也有發生。
【防治技術】
苗果面褐斑病防治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增施農家肥有機肥,配合使用鈣肥,按比例施用氮、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養分,是有效防治該病的基礎。盡量避免使用果實膨大劑,可顯著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選用牲強、疏水性能適中、透氣性好的果袋,提高果袋透氣性。苗落花后至套袋前適量噴施鈣肥與硼肥,增加果實。
梨樹苗果面褐斑病主要發生在套袋果的近成熟期至儲運期,以黃冠梨發生普遍。初期在果面皮孔周圍產生淡褐色至褐色圓形斑點,后斑點逐漸擴大,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后期多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狀大斑。病斑處稍凹陷但病變組織于表層,不深入果肉,僅影響果實的外觀質量。嚴重時,果面上散生許多不規則形褐斑,導致果面呈花斑狀,故又稱為“花斑病”。
梨樹苗栽培特點:
1、梨樹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不論山地、丘陵、沙荒、洼地、鹽堿地和紅壤,都能生長結果。但結出果實的品質稍不同。在一般栽培管理條件下,可獲得高產量;
2、梨樹壽命長,經濟利用年限久,中國南北各地梨區,100~150年生的大樹很多,且枝葉繁茂,結果累累,有的單株產量可達1000~1500公斤以上;
3、梨屬植物中的秋子梨有的抗寒能力,其栽培品種多數可耐-30℃的低溫,如:小香山梨、麻梨、八里香和花蓋等品種。白梨的抗寒力也可到-23~-25℃的低溫。
梨樹苗干性強,層性較明顯。結果早,結果期長,有些品種2-3年即開始結果,盛果期可維持50年以上。梨多數品種先開花后展葉,少數品種花葉同時開放或先展葉后開花。梨花粉受精后,果實開始發育,花托發育為果肉,子房發育為果心,胚珠發育為種子。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前期主要是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后期則是細胞膨大和果肉成熟。果實體積生長曲線成S型。梨根系生長每年有兩個生長高峰:次生長高峰出現在新梢停止生長時;第二次高峰出現在9-10月。在適宜條件下,梨根系可周年生長,無休眠期。
梨樹苗在生長時需要控制風力:
1、梨樹在生長時需要有一定的風量,有利于促進梨樹快速生長,但是風力也不適合太大,太大不但沒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反而會影響梨樹的生長;
2、比如樹體變形,也會降低開花授粉率,從而導致影響結果率,嚴重者還會將沒有成熟的幼果吹落,所以要將風力控制在適當范圍內,如遇暴風天氣要及時做好防護措施。
梨樹苗種植的后期管理:
1、梨樹苗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只有在梨樹開花結果時期需要的水分較大,不同品種的梨樹對水分的需求不同;
2、比如秋子梨需要的水分較大,且不耐濕,適合種植在較為干燥的地區;
3、任何品種的梨樹都要及時進行排出積水,水分過多會影響根部的正常呼吸,嚴重時就會導致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