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冠球形。樹皮深灰色,縱向裂片,粗糙。小枝金色,纖細,排列成兩排。葉卵圓形,金色,長2-6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彎曲,邊緣不規則鋸齒狀。初春初開的葉在年枝條上叢生。 從花芽中抽出的花,葉腋排列成簇;花被鐘狀,裂片膜質,先端宿存,雄蕊對著花被裂片,花絲薄,扁平,有點外向,花藥長方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形,中部和下部插入,外傾,2室,縱向裂片;子房扁平,無毛或具刺,花柱短,柱頭2,具條紋,柱頭毛,胚珠橫向有花梗毛,疏生毛,花梗在花被和花被之間有節。核心部分位于有翅果實的中部至上部,具翅的果實為膜質,柱頭纖細,次圓形,種子位于有翅果實的中部。
澆水 在種植金葉榆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為枝葉的生長提供條件[1]。金葉榆的根系較為發達,因此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水分,為其根系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在種植金葉榆時,需要安排的種植人員對其根系進行實時的監測與管理。種植人員需要定期對土壤進行翻整,如果下挖深度在30 cm左右時土壤開始變干,就需要對其及時灌溉。一般情況下,在春季、秋季時,每7~8 d就要進行灌溉,在夏季干旱時,每3~4 d就要進行灌溉。金葉榆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在夏季時,種植人員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環境以及土壤的濕度來決定灌溉措施,在種植的過程中實現見干見濕。
高干金葉榆嫁接分枝點高度根據園林中需求不同有三種高度:2米、2.2米、2.5米,根據您自己的判斷選擇其中一種嫁接高度即可;矮干金葉榆嫁接高度也有三種:0.8米、1米、1.2米,通常1米的分枝點矮干金葉榆為常見。 白榆栽植好后,澆透水,澆水2-3天會有白榆倒地的,我們應該及時扶起填土埋實,待地面顯干的時候再次澆水一次,通過兩次的澆水基本就可以了。秋季栽植的白榆,在上凍的前幾天需要再次進行澆水,俗稱“澆凍水”,起作用是防凍根系。 無論是秋季栽植的白榆還是春季栽植的,待栽植的白榆發出新的葉片時,就是嫁接金葉榆好的時間段。嫁接金葉榆需要用到金葉榆接穗,接穗可以當年冬季剪下沙藏,或者什么時間嫁接什么時間采集接穗也是可以的,采下的接穗可以用蠟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