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務實藏家和初學藏家,能經常參與到這些圈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從這些草根藏家身上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收藏知識和鍛煉“眼力”的機會。
收藏家馬未都的成功,雖然他說自己是遇到了好時機,但他大的特點是撿漏多,其中很重要的是他人脈廣,馬未都曾給老人搬煤球,還愿意跟刑滿釋放人員和收破爛的人交往,馬未都在不斷建立、鞏固和拓展人脈中,成了收藏界的大腕,為此馬未都說:
為什么不能把作品鎖起來,等到市場回暖、價格反彈后再來賣?
這里邊當然是有原因 的:是市場什么時候回暖,目前好的經濟學家和營銷都預測不了,如果等待的周期是一年,對藝術家、投資者和經營者來說,就算有壓力,也不是什么大 問題。
但如果回暖是兩年、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后,原來一起“抬轎”的那幫人還能不能繼續同舟共濟就很難說了。
其次是市場依賴一定的流動性來維持這 個產業和行業的存在。
再次是去庫存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加快藝術品價值轉換,獲得更多的現金流。
對于未來前景,國際大行仍然抱樂觀態度。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蘇富比歐洲暨美洲亞洲藝術司徒河偉的話稱,總體來看,國際拍賣行受到了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的影響。但收藏藝術品的佳時機正是宏觀經濟不穩定的時候。
一方面藝術品的估值偏低,另一方面高凈值人群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力。相比牛市,收藏家在當前的環境里不需要經過拍場長時間的競奪就能以適中的價格獲得心儀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