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獅子眾所周知,古中國是沒有獅子這等生物的,但是因為其國力的強盛,受到其他國家的進貢,獅子的形象才真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在統治者的不斷推動下,石雕獅子也就成為了權貴的象征,是一種權力地位的象征。而這一推動也得到了風水堪虞之術的推波助瀾,具體的要從石雕獅子的“生”“滅”“引”三個作用說起:
▋ “生”『生財』、『生權』,獅子象征權利,“升”權自然能“生”財。適合商業或者從政者。
▋“滅”『滅邪氣、鎮煞氣』,有助于遠小人,得貴人。適用于大多數場所,好是擺放在家宅的乾位,即西北位。
▋ “引”石雕獅子能夠憑借自身的王霸之氣,化解煞氣,應『化戾氣引祥和』的意思,這也是石雕獅子必然有一直“張嘴”的原因。
石雕天馬是朝氣、活力、堅韌、向上和智慧的象征,同時也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雕刻出的馬,雄壯無比,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風御雨,不舍晝夜。這不正是中華民族戰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動寫照,正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寫實反映。
石雕天馬常見于園林、廣場、商場、小區、城市街道等場所,石雕馬在我國的文化發展中有著的地位,具有一系列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好比龍馬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國人自古就崇拜龍、馬等各種圖騰形象,根據各民族的不同信仰而有不同精神內涵。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的形象有很多,其中一有表示自然物之“和”人類社會之“和”,因為雄為鳳雌為凰,漸漸人們把鳳凰在一起稱呼,表達了愛情、和諧、團結等美好寓意。古人司馬相如就有一首的琴曲《鳳求凰》;把鳳和雄性的龍結合在一起,與龍并駕齊驅,有著圖騰般的高度,被炎黃子孫世代敬仰崇拜,創造出豐富燦爛的龍鳳文化嗎,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征。其二有成語‘鳳凰涅槃’,涅盤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后有重生之意,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高理想境界。鳳凰在大限到來之時在烈火中新生,在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中達到升華,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這便是為“鳳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義無返顧、勇于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這也可以形象的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精神。
鳳凰歷來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瑞鳥,有天下太平、太平盛世的象征,亦有靈性、力量、的意思。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銅器上,后世又逐步成為占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筑、器皿、服裝等中,只有才能使用。隨著社會的進步,鳳凰的象征意義也發生了部分變化,人們把它當作民族文化的象征。道家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而鳳凰迷人的還是代表了愛情,詩經大雅卷阿:‘鳳皇于飛,翙翙其羽’,李白詩:“重傅侯玉潤之德,妻以其子,鳳凰于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等詩句詩歌均在中國文學中常將鳳凰比喻為純真的愛情。
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其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狻猊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