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過濾設備特點
1、水力自動化:全系統只需水泵開啟即可運行;
2、無壓系統:全系統敞口無壓運行,運行能耗低于常規壓力系統;
3、精濾工藝:七層過濾,充分去除水中污染;
4、無需投藥:全系統禁止投放任何化學藥劑;
5、不用換水:池水內部循環,每月補充少量蒸發水;
6、節能費用:運行費為常規動力系統20%-30%;
7、壽命長:壽命可達40年以上。
1、底部進水系統——解決底部污物,有機物,樹葉,污泥等,也叫底排管道:
底排管道(很多稱其為自動排污管道)。顧名思義,是預埋在魚池底部的管道,用于收集魚類糞便、枯草落葉等沉底類污物,通過底排管道進入過濾池的中轉倉或者沉淀倉參與過濾。管道材質選用UPVC給水管,管道規格視魚池儲水量而定(常用75、90、110)。底排口的選擇需要根據魚池面積大小和蓄水量做合理規劃,以110的管道為例,魚池底部的坡度在8%的時候,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徑為3.5米,魚池底部的坡度在12%的時候,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徑為5米。管道盡量直達沉淀池,或根據現場情況采用45度(別稱135度)彎頭調節,盡量不選用90度(別稱直角)彎頭,魚池的底排口位置記得要加導流板(也叫飛碟)。澆筑混泥土時不要沒過管口,若澆筑混泥土較深,可在管口加直接(可插拔管道)與混泥土平面齊平,切不可直接加水管(因為插拔方式為內插時對于管道損程度小)。
2、面部面水收納系統——解決將飄浮水面的灰塵樹葉等所有飄浮物。
面部面水管道也叫面排管道。用于收集魚池表面落葉、泡沫等懸浮污物,通過面排管進入沉淀池參與過濾。面排管預埋高度在水位線下25-30cm處,管口預留1左右,待全部安裝完畢后裁除部分管道,安裝彎頭,連接面排收集器,面排收集器高度與水位線齊平,彎頭連接處不打膠水,可視情況轉動彎頭調節水位線。
3、中水收集管——收集懸浮在魚池水體中間的顆粒雜質。
魚池水循環周期一般兩小時循環一次,如果養魚密度比較大應采每小時循環一次,過濾池的水至少要在倉內停留10~15分鐘,以便微生物、硝化菌的培養、反應和自然沉淀。在修建魚池和布管時,進出水管道要設計合理,魚池不能出現死水區,要讓水在整池中旋轉起來。
過濾池凈水系統常用于庭院有一定面積和水量(50~200噸)的景觀魚池。魚池太小修建成本不劃算,魚池面積太大需要修剪的過濾池面積也會大,不然會出現水質處理效果差的問題,通常過濾池的面積和魚池面積一般為1:5,深度同魚池一樣,也是說過濾池修的越大,處理效果會越好,但占地會越大。
過濾池過水方式
一般傳統過濾的過水方式有兩種,翻水管、翻水板。兩種方式有優點,也有局限性。
翻水管的過水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從上進入下過濾,是通過隔墻內的翻水管道來實現的。翻水管道的放置方向有兩種,一種是高進水低出水,一種是一號倉高進高出其余低進水高出水,我們建議第二種方式。
翻水板的過水方式,是利用兩塊高低錯落的石板來改變水流方向,起到改變水流方向的目的。優點在于過濾倉過小時不會影響施工。缺點在于,板的高度很難調整,施工要開槽,相對難度大。
過水量
對于50噸以內的魚池,每小時過濾量建議2-3次,比如水量30噸,那么每小時過濾60噸到90噸是比較理想的,也不是說要越快越好,是要根據管道來選擇合理的噸位。數據僅供參考,還是要結合設計方案和需求來確定大小。
過水量有一個影響因素,是過濾材料的選擇方面,溪留錦魚池材料基本為毛刷加藤棉的方式,很多客戶會要求屋,生化球,珊瑚石一類的材料,這些材料過水性,比毛刷和騰棉是要差的,所以水的選擇,就需要相應地減小。
你的魚池過濾系統嗎?
對于喜歡飼養觀賞魚的魚友,或者在酒店、公園建設景觀魚池的甲方來說,如何能的處理景觀水,讓魚池干凈清澈是一個并且重要的過程!那么這就需要的魚池過濾器來妥善處理景觀水,完成魚池凈化。
我們先從景觀水處理這一塊開始了解。
景觀水通常被奉為兩種類型:一種呢就是天然形成,大自然賦予的,比如天然的小湖,天然的池塘等等。
另外一種呢就是人工制造的人工水景,例如噴泉,人工湖、小區水景、庭院池塘、別墅魚池等。
人工水景往往很難進行自我凈化,即使能進行自我凈化,但是效率也非常低下,而且容易受到各種污染。比如:大氣里外來有機物的污染,景觀水內部生物不斷繁殖所積累的有機化合物等等。雖然污染物細小,但是堆積起來很容易影響景觀水的水質。
因此采用生化過濾系統,培養豐富的生物群落,硝化、光合菌、凈水菌等幾十種菌種。這樣就可以使得水在流過菌床的時候分解掉水里面那些富營養物和各種微小體,這樣景觀水的凈化將完成的干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