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口貿易又可稱為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是指國際貿易中有關進出口貨品的生意,它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易手進行的買賣。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即是轉口貿易。貿易的貨品能夠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通過加工(轉換包裝、分類、選擇、收拾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能夠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并不發生貿易聯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貿易。由于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多的國家,所以這種貿易形式,也幾乎變成躲避貿易制裁的方式之一。
轉口貿易概述
轉口貿易,亦稱中轉貿易或再出口貿易,指的是貨物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進行的買賣。這種貿易模式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靈活的國際貿易通道,尤其適用于需要規避高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的情況。
轉口貿易的優勢
稅務成本優化:通過香港等免稅港進行轉口貿易,可以顯著降低關稅和其他稅務成本。
資金流動自由:轉口貿易地區通常無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有助于企業避免匯兌損失。
物流效率提升:轉口貿易地區如香港擁有的物流系統,可快速處理貨物中轉。
什么是“提單補料”?
客戶(委托方)在訂艙時所提供的信息,通常是不完整或不準確的。所以在開船前還需要客戶(委托方)提供詳細的提單制作資料,并對提單草單予以確認,行業內對這個操作動作為“提單補料”。直譯過來是Bill Of Lading Supplement,我們有時也叫它Shipping Instructions,簡稱“SI”。
提單補料需要客戶、貨代和船東三方進行協作對單。一般的操作流程是:客戶提供“托書”向貨代訂艙→提貨或送貨后,客戶提供報關資料和提單補料(SI)給訂艙貨代→貨代參照格式制作草擬提單 DRAFT B/L,并反饋給發貨人核對→客戶給出修改意見直至確認OK→給船東反饋,出終提單。
在實操過程中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提單補料”這個叫法感覺在廣州、深圳等華南地區很常見,更像是南方貨代的普遍叫法。而北方貨代可能更多的是直接根據裝柜前的托書(Booking Form)來制作提單草單供客戶確認。所以,隨著FOB貨的增多。很多南方貨代在和北方發貨人打交道時,因為一些詞語用法上的“南北差異”經常會讓彼此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