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需要做哪些檢測——鋼結構檢測項目實例:1工程概況1.1某廠區內3棟結構形式基本一致的鋼結構門式剛架,跨度30m,柱距6m,長度72m,建筑面積均為2250m2。設計基準期50年,建筑高度12.250m,防火設計建筑分類為二類,耐火等級為二級。非承重外墻采用100ram厚玻璃棉夾芯壓型鋼板,屋面采用夾芯板,保溫層為100ram厚玻璃棉。建筑的重要性及安全等級為丙類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地震分組為第二組(0.OSg),基本風壓o.35kN/m2,B類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壓0.45kN/m2。該工程屋面恒荷載為0.3kN/n~(包括屋面板及檁條自重),屋面活荷載為0.50kN/m~。墊層采用C15混凝土,其余為(230混凝土,鋼筋采用I-IPIP.35、HRB335級鋼筋。剛架采用10.9級大六角頭摩擦型高強螺栓連接,地腳螺栓采用Q345B鋼,其它錨栓為Q235鋼。該工程在鋼柱、鋼梁吊裝基本完成時,遭遇暴風雨天氣,3棟鋼結構廠房相繼沿剛架平面外整體倒塌。2現場檢測與鑒定2.1.1現場基本情況調查根據對工程現場的勘察,3棟廠房的基礎已經全部施工完畢,其中2棟廠房的鋼柱、鋼梁、縱向水平系桿全部安裝就位,另一廠房水平系桿尚未安裝就位。3棟廠房的柱問支撐、屋面支撐、屋面檁條、屋面拉條、抗風柱均未安裝。在事故現場均發現有已斷裂的怊~奪14鋼絲繩用于臨時固定鋼架。根據現場情況,廠房倒塌均沿著剛架平面外方向,鋼柱、鋼梁扭曲變形,鋼筋混凝土立基礎混凝土破壞。2.1.2檢測結果現場對鋼筋混凝土立基礎的混凝土強度,鋼柱、鋼梁的尺寸規格等進行檢測:①立柱基礎尺寸基礎頂為矩形截面550mmX550mm,符合設計要求;②柱基礎混凝土強度混凝土強度均達到30MPa,符合設計要求;③地腳螺栓螺栓規格為M24,地腳螺栓間距為200、240mm,符合設計要求;④鋼柱截面采用變截面焊接工字形截面,截面尺寸為300mm×(380~930)mill×10mmX8mm,符合設計要求;⑤鋼梁截面采用變截面焊接工字形截面,截面尺寸為300mm×(730~964)1/1/1×10mmX6mm,符合設計要求;⑥鋼柱與鋼梁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連接完好,未發現破壞現象;⑦立柱基礎頂面與鋼柱之間的二次澆筑尚未完成。2.1.3氣象資料根據當地氣象局提供的氣象資料,當日的溫度31.7cI=,風速15.0m/s,風向為西南,降水量為19.4mm。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S0009.2001的相關條文,該風速下的換算風壓為0.]4k.N/m2。2.1.4事故原因分析根據該工程的檢測結果,當日風速產生的風壓遠小于當地的基本風壓值,而且廠房圍護結構尚未安裝,受風面積較小,可排除所承受風荷載超過工程設計值的原因,且該工程所用材料的尺寸規格、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滿足設計要求,可排除用材不當的原因。從倒塌廠房的構件安裝情況看,鋼柱、鋼梁及水平系桿基本安裝完畢,但柱間斜向支撐尚未安裝,且此時柱腳底板與基礎頂面間尚有空隙,二次澆筑尚未完成,因此鋼柱在剛架平面外抵抗側向彎矩能力較小,在遭遇側向(平面外)大風時,剛架結構沿平面外倒塌,雖然結構上設有纜風繩,但從現場情況看,纜風繩已經破壞,其提供的抗側力有限,未能阻止結構的倒塌。
我們是從事房屋檢測、結構監測、工程檢測和評估鑒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工程檢測站擁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以的團隊,的檢測設備和的核心技術,為機構、設計、施工單位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技術咨詢和解決方案。
工程檢測站在多年的技術服務實踐中,形成了以房屋檢測、結構測試、災后檢測、抗震鑒定為代表的“房屋檢測”產業,以幕墻檢測、基坑監測、振動測試、變形監測為代表的“結構監測”產業,以地基基礎檢測、見證取樣、鋼結構檢測、環境檢測為代表的“工程檢測”產業,以房屋評估、損傷檢測為代表的“評估鑒定”產業。四大產業互為促進,互為支撐,在延伸產業鏈的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務。
鋼結構背景技術:
人行可以有效解決人車混行的問題,保障行人的,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現有大部分的人行主要是從實用性出發,橋梁建筑風格較為接近,呈現大眾化的趨勢,缺乏美觀性、設計感。人行作為重要的城市景觀,不僅要滿足其交利的實用性,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美觀性和設計感。景觀設計往往要求橋梁結構造型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容易產生各種異形結構,如變截面的空間立體造型等。由于鋼結構具有方便加工、施工快速、自重輕、承載能力高等特點,可以制作成各種造型,故景觀人行常采用鋼材建造。但建設異形鋼結構的人行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制定合理的結構尺寸,需要對橋梁結構進行的建模分析;由于異形結構的受力機理復雜,需解決結構計算分析的難題,并針對其薄弱位置進行設計,確保結構。
2)由于異形鋼結構空間變化較大,需解決各構件設計、定位、放樣的問題,要借助計算機三維軟件進行設計。
3)異形鋼結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也是一個重難點,需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才能得以保障。
4)在現狀道路上建設新的景觀人行,需制定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盡量減小對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