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筐的加工中,塑膠制品生產商都會遇到收縮這個問題,特別是對于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大型塑料筐,收縮更是一個老問題。因此我們會開發各種技術,以大限度地減少收縮,提高產品質量。
在注塑塑料部件較厚位置,如筋肋或突起處形成的收縮要比鄰近位置更嚴重,這是由于較厚區域的冷卻速度要比周圍區域慢得多。冷卻速度不同導致連接面處形成凹陷,即為人們所熟悉的收縮痕。這種缺陷嚴重限制了塑料筐的設計和成型,尤其是大型厚壁制品。事實上,對于日用電器這一類要求嚴格的產品上消除收縮痕,而對于玩具等一些表面質量要求不高的產品允許有收縮痕的存在。
形成收縮痕的原因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包括加工方法、部件幾何形狀、材料的選擇以及模具設計等。其中幾何形狀和材料選擇通常由原材料供應商決定,且不太容易改變。但是模具制造商方面還有很多關于模具設計的因素可能影響到收縮。冷卻流道設計、澆口類型、澆口尺寸可能產生多種效果。例如,小澆口如管式澆口比錐形的澆口冷卻得快得多。澆口處過早冷卻會減少型腔內的填充時間,從而增加收縮痕產生的幾率。對于成型工人,調整加工條件是解決收縮問題的一種方法。填充壓力和時間顯著影響收縮。部件填充后,多余的材料繼續填充到型腔中補償材料的收縮。填充階段太短將會導致收縮加劇,終會產生較多或較大的收縮痕。這種方法本身也許并不能將收縮痕減少到滿意的水平,但是成型工人可以調整填充條件改善收縮痕。
還有一種方法是修改模具,有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修改常規的型芯孔,但是并不能指望這一方法適用于所有的樹脂。另外,氣體輔助方法同樣值得一試。
一般來說,我們工廠說的膠筐是有空的周轉籮。而客戶咨詢時,常常把四周密封的膠箱和帶孔的膠筐混起來作為統稱。現在下面介紹的是帶孔的膠筐。膠筐有多種尺寸,通常市場上有常用的尺寸,大概有10來種左右:600*430*300mm、600*420*310mm、670*470*410mm、490*350*270mm等。
膠筐的重量是跟本身設計這款型號膠筐時候的重量相關的,使用的原料越多,膠筐的重量就會越重。另外,就算是同樣型號模具的膠筐,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生產出來的膠筐重量也會有所不同,使用原生料和再生料,生產出來的產品重量就會有比較大的區別。當然,使用同一款原生料或者使用同一款再生料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有一點誤差,但是這跟生產時候加進去的塑料不同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膠筐有廣泛的使用,可以應該用于塑料、電子、五金、制衣、電梯配件等行業,不同的行業對膠筐的質量要求各有不同。對裝載產品比較重的行業,會使用質量相對比較好的膠筐。對對裝載產品比較輕的行業,會使用質量相對比較一般的膠筐。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一般生產多的是藍色的產品,這種顏色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易變形,顏色接受度高。有富余產能的公司,也會生產紅色、黃色、綠色這幾種顏色的產品。或者如果需要特定顏色的產品,就需要根據生產企業的起訂數量的要求來下單生產。
一般來說,上下同寬型的膠筐需要用的時候,都會在裝放產品之后,再把膠筐一個一個地擺放堆高。如果當膠筐空置的時候,可以采用三合一的方法,就是把其中兩個的口對著放,另外一個放在這兩個對著放的膠筐中間,這樣就可以節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