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擁有很高的價值,動輒上百萬元,是實力雄厚的藏家的。古玉屬稀有資源,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中國古玉器受外國博物館和收藏家的珍愛,也是國際藏家多方追尋的獵物,受到了人們的熱捧。
新古兼顧
古玉,文玩收藏界經常就是哪件東西稀罕,哪件就值錢,所以古玉在玉器市場的價格也被炒得很熱,甚至有價無市。
有幸能得一件古玉當然不錯,但古玉畢竟少,如果一味地在利益趨勢下,只把眼光放在古玉上,反而會錯過很多的新玉,現代雕工技藝比之以往,有著非常大的進步,業內也有相當多的雕工名家,這些新玉有著相當大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大小兼顧
一些剛入收藏界的朋友們,有些過于急功冒進了,經驗不多,卻剛開始就買了個大件,后來發現是贗品,損失良多。
實際上就玉器本身來說,也不一定就是越大的越值錢,具體的價值還得結合年代、雕工、文化等方面綜合來看。對于新手來說,好還是從價格低的小件入手,等熟悉了再去介入大件。
表里兼顧
玉器有“皮子”和玉質兩部分,上好的和田玉籽料加上的雕工,會使一件玉器美妙絕倫,本來沒有生命的料子,卻變得富有情趣,這讓很多收藏家都非常癡迷玉器的“皮子”。
但如果玉質瑕疵良多,不夠通透有光澤,那么就算皮子再漂亮也于事無補,玉器收藏在表里兼顧的同時,要知道玉質才是主要的,漂亮的皮子能夠錦上添花,但劣質的玉質也能讓玩家滿盤皆輸。
玉器收藏遠不像外行人眼中想的那么簡單,里頭學問大著呢,收藏玉器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作指導,“實戰”經驗還得豐富,否則一個不小心可就得虧錢。
大體而言,概括為以下三字真經:“精、久、罕”。“精”自然而然是指瓷器自身是否具有的技藝,能否給人帶來美學品鑒的動力愉悅感。作為收藏者,能否彰顯自身小眾卻到的審美,體會歷史背后的文化含義是其考慮的重心;提到歷史,“久”顧名思義,就是瓷器本身所經歷的歲月之長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作朝代。古玩古玩,自然得是越古越貴,越古越能體現它蘊藏的深厚文化。
諸如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汝窯天青釉水仙盤等一眾有價無市的瓷器,是所有收藏愛好者擠破頭都想納入懷中的寶物。后者出產的汝窯也是論程度上,所有瓷器品類中鳳毛麟角的,收藏界流傳的一句專話“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件。”也印證汝窯的珍貴的確如此。
而作為以投資為主要目標的入行者,其要求與門檻就顯得更加高了,筆者在這也對這類玩家說出自己的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