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來臨,碼頭如何確保集裝箱安全? 集裝箱碼頭堆場臨近海岸線,堆存的集裝箱數量和經濟價值都相當高。當集裝箱碼頭堆場可能遭受臺風威脅的情況下,預防是主要原則。做好抗臺工作,堆場集裝箱貨物的安全,減少海損事故發生。那么臺風來了,碼頭是通過哪些方式來確保集裝箱安全的呢? 集裝箱碼頭堆場堆存原則 1、空重分開原則:同一貝位(BAY)內空箱、重箱嚴禁混放; 2、高度限制原則:一般來說,重箱高不超過5層,單列重箱不超過1層,雙列重箱不超過兩層。空箱應該緊密堆碼,高不超過6層。 3、堆碼整齊原則:箱體上下堆碼整體,角件對齊角件,以便于D形塞古操作,重箱排與排之間相距不要超過50cm并且要平行,便于橋鎖加固。 4、盡量放低放平原則:在加固前先倒柜,盡量將貝位內的柜子放低放平。 堆場防臺程序 1、臺風48H內能影響本地區的情況 ,應該由接收到臺風警報一小時內,制定出首批加固區域計劃,倒柜整理計劃。首批防臺區域計劃應該選擇風口、海側、立貝,危險貝及危品貝作為首批加固對象,列出表格清單,安排人員設備到位。首批倒柜整理計劃,應根據防臺區域計劃,按照防臺道具基本原則進行堆場箱整理,形成防臺任務。 然后,根據首批加固區域計劃,倒柜整理計劃的指令要求,在10h內連續廈大加固區域計劃,適時制定集裝箱收箱計劃。注意在計劃制定過程中不要對正在作業和內將要作業的貝位產生較大影響。 再次,結合船期,根據在場出口箱的分布,進口重箱的日期,制定重箱加固區域計劃,以臺風解除后迅速有效恢復生產。 2、臺風24h內可能影響或已經影響本區域,平均風力達6-7級的情況 擴大加固區域,加大倒柜力度,可根據機械設備實際情況擴大集中收箱范圍。對全場80%的重箱和60%的空箱下達加固區域計劃和倒柜整理計劃。應將不影響作業區域的預留時間縮短為8h。 3、臺風12h內可能影響或已經影響本區域,平均風力達8級以上或者更別的情況 進行終加固后,全部現場人員撤出現場,停止一切堆場作業,堆場人員的人身安全。
問:走內貿集裝箱海運要買保險嗎? 答:買不買保險,是根據客戶您的要求來定的,但是買保險這是對貨物安全起到保障作用萬無一失的措施。 保險費用一般為貨值的0.1%收取,險種是綜合險,時效是門到門;托運單中有保險選擇欄,委托人選擇自己購買保險的而沒有買,承運人視同已經購買。 貨柜因為海運過程中不可抗拒的原因的理賠由代理購買人申報保險公司賠付。委托人自己購買保險的貨物遇險,由承運人提供書面依據和事故說明配合委托人向保險公司提出賠付。 各保險公司有免的要求,視產品不同免也有不同. 問:集裝箱裝卸貨的時間規定是幾個小時的? 答:裝卸貨物都是有時間上的限制的,以約定集裝箱到達裝卸貨地點開始到集裝箱離開為止,裝卸貨時間在四小時之內完成作業。 所以委托人是在貨物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不能邊裝卸邊等。 違約的將協商適當補償車隊損失,違約時間過長的將以每小時100元的標準賠償。完全放空的將按照80%的運費賠償;壓車過夜的不允許,要付壓夜費,根據不同碼頭夜費是不同的,平均是八百到一千多。
托運人在集裝箱運輸中應有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同于傳統海運方面的。拼箱貨托運人的責任與傳統海運相同。整箱貨托運人的責任不于傳統運輸的有: (1) 應所報貨運資料的正確和完整。 (2)承運人有權核對箱內所裝貨物,因核對而發生的費用,有托運人承擔。 (3)海關或其他權力機關開箱檢查,其費用和由此發生貨損貨差,由托運人承擔。
集裝箱是一種用于貨物運輸的包裝容器。由于它本身具有一系列其他運輸容器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從誕生到現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已逐漸成為國際貨物運輸不可缺少的工具,被稱作20世紀運輸發展史上偉大的“運輸革命” 在傳統運輸中,貨物是以本身的形態為運輸單位的。由于單件貨物的形態各不一致,大小不一,且大多較為零碎,所以在裝卸、搬運時費時費力,影響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后來出現了一些網兜、貨板等容器裝載散雜貨物,但這些容器結構簡陋且缺乏統一標準,仍然不能解決使貨物聯合運輸的中轉銜接更有效的問題。 n正式的集裝箱于1900年在英國誕生,之后于美國、德國、法國相繼出現。 隨著海上運輸對集裝箱的使用,現代意義上的集裝箱才真正誕生。美國海陸運輸公司于1966年開辟了由紐約至歐洲的海上集裝箱運輸航線,揭開了大西洋集裝箱運輸的序幕,這也是世界上條洲際海上集裝箱運輸航線;美國麥遜航運公司于1967年開辟了日本—加利福尼亞航線,揭開了太平洋集裝箱海運的序幕。 n在之后幾年內,各航運公司陸續開辟日本—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歐洲—澳大利亞的洲際遠洋集裝箱運輸航線,世界集裝箱運輸格局基本形成。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集裝箱運輸還是一片空白。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集裝箱運輸事業也是從鐵路運輸部門起步的。1955年4月,集裝箱運輸在鐵路部門展開;1973年9月,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在中日海上航線開展集裝箱試運,拉開了中國海上集裝箱運輸的序幕;1978年8月,我國個集裝箱國家標準——集裝箱規格尺寸國家標準頒布實施;1980年3月,全國集裝箱標準化技術會成立,負責制定中國集裝箱運輸領域的國家標準; 2004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160萬TEU,世界,上海港和深圳港分別以1455萬TEU和1366萬TEU的吞吐量全球第三、第集裝箱港。
集裝箱具有下述的條件: 1、能長期反復使用,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2、有裝卸、搬運的裝置,便于進行機械裝卸; 3、能方便地在各種運輸工具之間直接換裝、固定,不翻動箱內的貨物; 4、便于貨物滿裝和卸空; 5、容積不小于1立方米。
責任限制(Limits of Liability)是集裝箱運輸中發生貨損貨差,承運人應承擔的高賠償額。拼箱貨的責任限制與傳統運輸相同。整箱貨的賠償參照國際上的一些判例:如果提單上沒有列明箱內所裝貨物的件數,每箱作為一個理賠計算單位;如提單上列明箱內載貨件數的,仍按件數計算;如果貨物的損壞和滅失不屬海運過程,而是在內陸運輸中發生的,則按陸上運輸高賠償額辦理;如集裝箱是由托運人所有或提供的,遇有滅失或損壞,且其責任確屬承運人應承擔者,亦應視做一個理賠計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