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樹的種植技術 刺槐可以在春季進行播種,早春進行,遲不要晚于4月。如果是大規模成林種植的話,在多風的季節可以選擇秋季,或者早春的時候選擇溫暖濕潤的地方進行播種。鑒于各地面氣溫不同,所以播種期也會有差異,因而具體的播種時間,請結合當地的氣溫。在北方,秋末落葉后,土壤防凍前,需起苗,假植越冬。通常挖假植溝,溝寬1到1.2米,深60到70厘米,長沒限制。假植前剪去傷根,以防霉爛。于翌年春季移栽,行株距60厘米×;40厘米,移栽后,確保成活。刺槐是常規綠化苗木,我國南北方都有種植,刺槐的綠化成景效果很好,不管是城市綠化,還是鄉村綠化,或者是生態修復工程、荒山綠化等,刺槐及其變種苗木都是很受歡迎的。
秋季,刺槐莢果由綠色變為赤褐色,莢皮變硬呈干枯狀,即為成熟,應適時采種,并經日曬、除去果皮、秕粒和夾雜物,取得純凈種子。莢果出種率為10~20%,千粒重約為20g,1千克約有46700粒,發芽率為80~90%。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好;土壤含鹽量要在0.2%以下,地下水位大于1米。育苗忌連作,可與楊樹、松樹等輪作。種皮厚而堅硬,播種前須經熱水浸種處理。以春播為主,但在春季特別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
刺槐原產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奧贊克山脈,17世紀后傳入歐洲各國,溫帶地區的亞洲、歐洲、北美洲都有廣泛栽培。1877~1878年引入中國,20世紀初,又從歐洲(德國)大量引種。現分布于北緯23°~46°,東經86°~124°的廣大地區。江蘇和安徽北部、膠東半島、遼東半島、華北平原、黃河故道、關中平原、陜西北部、甘肅東部等地都有大量栽種,這些地方也是刺槐蜜源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