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申報需要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高企申報前期準備工作: 1、提前梳理知識產權情況:想要申報高企的企業,現在就應該全面梳理企業的知識產權狀況,如果知識產權情況不達標,則應該及時的利用現有的符合申請條件的知識產權,查缺補漏、提前布局,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實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是很重要指標,所占分值高達30分; 所以知識產權方面,既要有數量的同時,還要體現有質量的存在,這個質量表現在知識產權類型、與產品的相關度和技術性等方面; 2、提前歸集財務費用建立科技財務體系:高企認定工作指引中明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范圍: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其他費用,同時明確指出企業應對研發費用進行單列支并單列到具體研發項目; 如果企業在前期并沒有將研發費用單列到項目甚至沒有在賬內單列支研發費用,臨時按照「指引」要求對研發費用逐項進行歸集、認定,那就很有可能是在做無用功;因此,提前歸集財務費用是十分重要的準備環節; 3、提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認定條件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要在10%以上,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體系,要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規劃,通過系統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滿足公司和員工發展的需求; 4、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是高企認定的認定條件中另一項高分項,是直接可以提升高企認定成功率的; 企業要在前期做好項目規劃與定位,做好立項評估,注重立項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風險可控;同時還可以借助外力,突破技術難題,以此推動企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才能使其在評分中拿到高分; 5、提前建立研發機制,規范組織管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中指出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評分占比20%,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研發過程中對研發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執行、獎勵政策的體現都要有明確規范。
研發費用直接投入核算2.1核算難點 《工作指引》中較明確規定了直接投入的開支范圍,但企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中的材料費品種繁多,部分領料單上亦未寫明具體用于什么研究開發項目,直接投入的認定和分配缺乏可靠的依據。 此外,很多申報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以前年度并沒有立設置研發費用科目,發生的研發費分別記載于不同的會計科目,如實驗車間成本、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在建工程、專項應付款等,而不同會計科目之間又不存在對申報明細表而言的勾稽關系。因此,申報企業將非研發材料成本計入研發直接投入中的人為操作空間很大。2.2應對措施a.總量領用的合理性判斷; b.研究開發材料領用的月均波動情況是否合理; c.領用材料與研究開發項目的相關性判斷,必要時可以考慮利用外部工作。如:聘請行業,對研究開發項目有關直接投入的品種、數量、質量等因素的合理性、相關性進行評價; d.對研究開發材料所形成的實物成果進行盤點及殘次品的銷售進行綜合判斷。如:電纜生產企業研究開發項目領用的銅等重要材料,在考慮殘次品銷售的前提下,需要對期末實物庫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