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家鼠體型粗大,成年個體連同尾長可達300~400mm少數個體體重達400~500g,或者更重。尾長短于體長,耳殼短而厚,向前拉折不能遮住眼部。后足粗大,長度大于33mm。
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而棕色。背面中部生有較多的全黑毛,故顏色較體側為深。腹部灰白色,腹毛基部灰色,尖部白色。足背毛白色,尾毛有兩種顏色,上面黑褐色而下面灰白色。
在室內多活動于房屋的下層,它的棲息地十分廣泛,如地板下、陰溝、下水道、廚房、廁所、廄圈、庫房、垃圾堆以及河湖沿岸、農田、菜地、溝渠等處。
食性很雜,喜食含水分較多或油脂較多的食物,在住宅區,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也吃垃圾、糞便等。在野外,吃各種農作物,也吃草子、小魚、蝦等。
性較狡猾機警,嗅覺、聽覺和觸覺都很敏感,警惕性高,記憶力強,對改變的環境或出現異物較易產生疑心。
臺灣家白蟻
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區,是華南地區房屋建筑的大敵。家白蟻屬于土木兩棲型,喜溫怕冷,好濕但怕水,喜暗怕見光,喜通風、木材集中的地方。
有翅成蟲有分飛擴散繁殖新群體的特性,但是成蟲的分飛跟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系。溫度過高或過低不利于其幼齡群體發展,在15℃下根本不能產卵,甚至死亡;在20恒溫下,雖然能少量的產卵,但是不能孵化;在25℃的環境中,雖然能產卵,但是不能孵化或孵化期延長,影響種群數量的發展,這就是家白蟻總是要選擇一定的溫度條件才能分飛的主要原因。除了溫度的要求外還有對棲息地含水量的要求,以有利于繁衍后代。
家白蟻在室內和室外筑巢,巢居在地上或地下,常見于大樹上的樹干內。家白蟻營造大型的蟻巢,而且在外有巢殼保護,巢殼具有保溫保濕和抵御天敵的作用。巢內的溫度保持在25~35℃,相對濕度在90%以上。蟻巢按其坐落的部位可分為地上巢、地下巢和樹巢3種
有翅成蟲分飛后,即下地脫翅,此后雄蟲追逐雌蟲,交配后,在適宜環境中定居下來。5~10天后開始產卵,每年的產卵高峰期在7—月份,雌蟲的產卵歷期大約為5個月,從4月下旬或5月開始一直到10月份。每頭雌蟲一次產卵1~6粒,平均一生產卵46粒。但當營養不足時,大多數雌蟲不能產卵。家白蟻的原始繁殖蟻生殖潛力很大,這和它本身的遺傳因子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