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崇正十周年秋季拍賣會 Lot 1636
清康熙 郎窯紅穿帶直口瓶
H:21 cm
RMB: 300,
參閱:1.商務印書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顏色釉》中的“康熙郎窯紅穿帶直口瓶”;
2.中國畫報出版社《清代官窯瓷器史》,第92頁“康熙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不同的時期的郎窯紅特征也有輕微的變化,但都是根據其時代特征來的,例如:康熙時期的很多郎紅器有“二層臺式”胎足;乾隆時期的郎紅器釉水比較厚;晚清的郎紅器釉水的把控相對差一些等等。這些特征都是各個時期不同的,所以我們在鑒定郎窯紅釉瓷器的時候,應當盡量的把共性找到,然后再結合其他特征進行斷代,這樣會減少鑒定的失誤率。
郎窯紅釉在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標要求很高,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甚至有不惜以紅寶石、黃金等入釉燒造的傳說,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郎窯紅器燒造困難,流傳甚少,因而在收藏界也以收藏郎窯紅為格調不俗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