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的供應主要來自礦產(chǎn)開采和二次回收,全球銥的儲量有限且產(chǎn)量較少,供應相對緊張。當電子、化工、航空航天等行業(yè)對銥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供應無法及時滿足時,銥的回收價格就會上漲;反之,若需求疲軟,價格則可能下跌。
銥的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是耐腐蝕的金屬,銥對酸的化學穩(wěn)定性,不溶于酸,只有海綿狀的銥才會緩慢地溶于熱王水中,如果是致密狀態(tài)的銥,即使是沸騰的王水,也不能腐蝕;但是,在高溫加壓的密閉反應釜中,銥在250°C以上的王水中受到明顯腐蝕;由20份濃鹽酸與1份濃硝酸配置的混酸,在上述溫度與壓力下,對銥的腐蝕性是王水的20倍左右,因此在化學分析中常用來做消解金屬銥的試劑。
銥:原子序數(shù)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來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法國化學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鉑時,從殘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發(fā)現(xiàn)了兩種新元素—鋨和銥。銥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千萬分之一,常與鉑系元素一起分散于沖積礦床和砂積礦床的各種礦石中。自然界存在兩種同位素:銥191、銥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