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瓷器品相的甄別:
所謂品相界定,有一個大致原則概念,是越,時代越久遠,越難以保存下來的瓷器,其品相的界定要寬松很多,主要以整體美,作品表達主題完善作為全品相標準。而越普通、時代越近的瓷器,品相要求越嚴,原因簡單,存世量過大,同一種物品有很多件不乏品相精良,可選度高。
一、凡是出窯有的并不能算傷。細小窯縫及縮釉都不算傷。但有三種出窯除外:一是足夠影響器物整體美或主題的窯粘或窯灰算傷,特別是作為欣賞畫面的被窯粘算傷,底部窯粘不算傷。上了窯灰器物大面積發黃發灰,瓷器成了陰陽面,嚴重失美算傷。二是大的窯裂空隙影響了器物完整度算傷,特別是盤子。三是看上去已經燒特別變型算傷,也是盤子居多。
二、器物非主題性的口部或耳部裝飾性描金線脫落不算傷。
名詞解釋:
1、磕
磕是指,陶瓷缺陷之一。陶瓷器口部邊沿由于受到外力撞擊而出現大小不等的缺磕傷痕。是千來陶瓷在使用或保管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情況。
2、沖
瓷器上有貫穿的裂紋叫“沖”,也叫“沖線”,一般指出現在器物口部處。
3、驚釉
如果只是表面釉層的裂紋,并未傷及胎骨及穿透到對面釉層的則叫做叫“驚釉”。
4、飛皮
口邊有細微損傷、釉面斷續剝落或因碰撞而造成口邊小蹦未傷及胎骨。
5、爆釉
釉下的大氣泡在使用時破裂,露出胎骨。
6、雞爪
多古瓷因為年代久了受到外力碰撞,會在內壁及底部產生細小的“雞爪紋”。
7、鋦瓷
鋦瓷,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鉆鉆孔再用鋦釘嵌住抓牢,使其恢復原樣,既能再使用,又有觀賞價值。
如何鑒別古董花瓶:
如果是花瓶,拿到花瓶的時候,先應該去看落款,落款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落款方式,也分了字體。
(1)要了解下有關皇帝的歷史資料,瓶底很厚,因為古代官窯燒制出來的底都是很厚的。
(2)要看瓶器上的畫,如果是真品,畫都是栩栩如生的,沒有生硬的感覺。顏色也是很鮮艷的。瓶上的花紋摸一摸,有光滑的感覺,瓶子看起來非常的飽滿,瓶口很是圓滑和渾厚。
解放前后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熱固漆,前幾年上海博物館研發了仿釉樹脂,把商品修復又提高了一步,全國以商品修復古瓷為職業的也就十人左右,所用的方法大同小異,只是所用材料的不同。
藝術品的保護和修復既要傳承中國傳統技藝,又要學習借鑒西方技術方法。毫無疑問,藝術品的保護修護工作不是現在才有的,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自己傳統的保護修復藝術品的技術方法。這些傳統的技術方法往往需要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練習才能夠掌握,而且這些技法多是通過經驗探索出來的。除此之外,這些傳統修復技法有自己特的修復工具和材料等等。而現代對文物藝術品的保護修復技術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這也主要得益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化學、物理等實驗和技術手段可以讓藝術品的保護和修復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保護為主,修舊如舊、小干預”的文物藝術品修復方針,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運用傳統文物修復技術,結合現代新的理念、技術、材料,還原文物藝術品的展示時間,充分展示文物藝術品的價值,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服務。
曾經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不少人見識到文物修復的魅力,中國文物修復案例更是讓人看到文物修復師們的能力,一起來看看這些國寶修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