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改造施工時,共底基礎應與管道基礎同時濟筑,共底基礎板為雙向受力,采用鋼筋籠施工。排水管檢查井內的流槽,宜與井壁同時進行砌筑,流槽應與上下游管線底部接順,共底基礎與相鄰管道基礎同時澆筑,使兩者基礎澆筑條件一致,同時能減少接縫,避免了因接茬不好的因素,產生裂縫引起不均的沉降。依據標準圖集及設計要求進行施工。
管道改造施工質量控制 1)開槽時,當挖到一定深度要求時,及時按一定要求支護溝槽土體。開槽時,嚴禁超挖和擾動基底面,槽底標高以上20cm土體人工修槽 2)管道基礎施工前,加強測量、放樣復核,3:7灰士墊層要鋪筑,攤平、拍實。 3管道鋪設前,待用管節要按產品標準逐節檢驗,不合格管節不得使用。 4)在共位區排管時,控制好檢查井內凈尺寸 5)管道接口的幾何尺寸、物理力學性能和操作環境要求應符合質量標準,管節的承口和插口的幾何尺寸和光潔度要符合質量標準。 6)溝槽覆十所用材料及操作應符合標準 7)檢查共位置按規定尺寸做好復核,砂漿嵌縫、抹面應符合質量要求,以防起殼、裂縫而造成滲漏水。
管道改造溝槽開挖和排水設施 (1)、溝槽采用放坡開挖。邊坡1:0.33。溝槽用挖掘機開挖,人工修坡,開挖時,應在設計槽底高程以上保留一定余量,避免超挖,槽底以上20cm用人工修整底面,槽底的松散士、淤泥、大石塊等要及時清除,并保持溝槽干燥,兩側不進行邊坡支護,修整好底面,立即進行基礎施工. (2)、槽邊堆土高度不宜1.5m( 堆士邊坡內側按照1:1.5控制),在電桿、變壓器附近堆十時其高度要考慮到距電線的安全距離,離槽邊距離不得小于1.2m,施工機具設備停放離溝槽距離不得小于0.8m。
管道改造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 (1)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采用柔性連接,要求不高時直接將管砌入井壁中連接即可。 (2)鋼帶增強聚乙烯螺旋波紋管應在回填后在與檢查井連接,防止因溫度變化管道縮漲而破壞共壁結構。
給水管道漏水給水管網的埋地管道通常有鋼管、鑄鐵管、PVC管、PE管和球墨鑄鐵管等。鑄鐵的材質比較脆,存在抗振的問題,增加了供水管道漏水的概率。同時,鑄鐵管剛性接口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開裂。供水管道會因鋼管腐蝕而漏水。塑料管由于老化問題容易漏水。球墨鑄鐵管和預應力混凝土管性能好,可以避免給水管漏水。供水企業一般采用球墨鑄鐵管,施工人員在施工質量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供水管道的滲漏。
鋼帶管管道閉水試驗應在管道連接完成回填后進行。在管道安裝完畢后通過密閉性檢驗對管道進行調試。管道密閉性檢驗可采用閉水試驗法,操作程序如下:閉水試驗時水頭應滿足下列要求: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當計算出的試驗水頭超過上游檢查井井門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試驗中,試驗管段注滿水后的浸泡時間不應少于24小時。從試驗水頭達到規定水頭后開始計時,觀測管道的滲水量,在觀測期間應不斷地向試驗管段內補水,保持試驗誰有恒定。滲水量的觀測時間不得小于30min。在試驗過程中做好記錄。管道密閉性檢驗時,應向管道內充水并保持上游管頂2m水頭的壓力。經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管道24h的滲水量不應大于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Q=0.0046D式中Q一每1km管道長度24h的允許滲水量(m)D管道內徑(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