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區(qū)滅老鼠、滅蟑螂、滅白蟻、滅跳蚤、滅蚊子、滅蒼蠅、四害消殺服務、病媒生物防治服務、有害生物防治服務、消毒服務、殺蟲服務!
利用各種捕鼠器械如鼠夾、鼠籠等,采用壓、卡、關、夾、翻、灌、挖、黏和槍擊等方法來消滅老鼠,對非靶標動物安全,且不污染環(huán)境鼠籠上的誘餌要新鮮,應是鼠類愛吃的食物。特殊場所采用電子捕鼠器,要專人負責,確保使用安全。但要注意,器械要放在人或動物不易接觸的地方,以防止誤傷。利用器械的缺點:同種捕鼠器不能在同一地區(qū)連續(xù)使用,特別是對于家棲鼠類中的褐家鼠和黃胸鼠,由于它們具有很高的警覺性,常連續(xù)數(shù)天避開籠夾,一旦同種個體有一只被捕獲后,其他個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不再上鉤。
蜚蠊有群居的特性,可以用吸塵器吸桿頭對準蜚蠊聚集的縫洞、隔層,將聚集其內(nèi)的蜚蠊吸出來,然后殺死。
另外,常常使用誘蠅籠、燈、黏蟲帶(紙)等,誘殺害蟲。
有害生物的類別
有害生物防制員要知道控制的有害生物屬于哪一類,主要識別的依據(jù)是什么。要準確鑒定物種有很好的生物分類學的基礎知識,特別是昆蟲分類學的基礎。對于有害生物防制員來講,不要求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分類學的基礎理論,主要是根據(jù)一些外部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的環(huán)境等來判別是屬于哪一類有害生物或是哪一種有害生物即可。
一般生物的分類,別叫做“界”,例如動物界。界下邊是“門”,再下依次為“綱”“目”“科”“屬”和“種”。例如,昆蟲屬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昆蟲綱的生物主要特征為:身體分為頭、胸、腹3段,在胸上有3對足,一般具有2對翅(有些從表面上看退化為1對翅)和1對觸角。蜱螨類具有4對足,身體一般分為2節(jié),很容易與昆蟲區(qū)分開來。鼠類有2對足,不是節(jié)肢動物,和昆蟲、蜱螨類是完全不同的。節(jié)肢動物門除昆蟲綱外,其他常見的幾個綱的代表動物(蛛形綱、甲殼綱和多足綱)已知的昆蟲、鼠類、蜱螨類物種至少有一百萬種以上,其中經(jīng)濟破壞嚴重的種類占的比例是很少的。有些有害生物對公共衛(wèi)生影響很大,有些有害生物會損壞木材或建筑物,有些有害生物會影響人們的舒適度(如發(fā)出的噪聲)。常見的有害生物的危害包括影響人類健康(叮、咬傳播疾病以及騷擾等),減少或污染人類的食,干擾或破壞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及其相關的建筑和水、電設施等。
鼠毛多為灰黑色和灰褐色,也有黃褐、棕褐、紅褐、紅棕、沙灰以至棕色。有的鼠種腹、背兩色;有的背部有縱紋;有的腹面有白斑。
鼠體的測量規(guī)定是:體長一從吻端到肛門;尾長一從肛門到尾端,不包括尾毛;耳長—耳殼基部缺口處到耳殼頂部,不包括耳毛;后足長—由跟關節(jié)到長趾的末端,不包括爪。以上測量常用于鼠種鑒定。頭骨是鼠種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包括顱骨和下頜骨兩部分。顱骨應從顱背部、顱后部、顱側部和顱腹部觀察。在一對下頜骨上,長有下門齒和下前白齒、下白齒。下顎憑關節(jié)突與顱骨下顎關節(jié)突相接,關節(jié)突之前有喙突,后下方為角突。
牙齒也是鼠種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嚙齒目上、下各有1對門齒,兔形目則有2對前、后排列的上門齒。頰齒包括前白齒和白齒兩部分,各鼠種頰齒數(shù)目和咀嚼面的形狀不同,是鑒別的特征。牙齒數(shù)目以特定的齒式記載,以分數(shù)形式表示,分子表示上顎的一側齒數(shù),分母表示下顎的一側齒數(shù)。如草原黃鼠齒式為:1、0、2、3/1、0、1、3=22,表示:上一側有1枚門齒,沒有犬齒,2枚前臼齒和3枚齒,共6枚。加另一側6枚,上顎共12枚。同理,下顎一側共5枚,加另一側5枚,下顎合計10枚。上、下顎總計2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