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場正呈現出多樣化和碎片化并行的復雜格局。”孟萌談到,目前全球碳市場主要分為強制性碳配額市場和自愿碳市場兩大體系。在強制性碳配額市場方面,中國的全國碳市場已成為全球規模大的碳市場,交易活躍度和規模顯著提升;而歐洲碳市場雖維持較高流動性,但受地緣政治及能源結構調整影響,碳價波動較大。在自愿碳市場領域,美國市場在機制創新和金融化方面處于地位,盡管今年一開年特朗普就宣布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但其私營部門、地方及金融機構在自愿碳市場領域的創新活力并未減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雖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他們也正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碳市場路徑。
綜合管理實踐(ESG)案例:
鼎捷軟件《創新與責任并行,矢志成為行業ESG整合規劃者》
華電重工《綠色、人本、合規并舉,可持續發展新紀元》
華勤技術《堅持長期主義 踐行使命初心》
聯創光電《遵守科學倫理 打造創新驅動、環境友好型高科技企業》
民生銀行《深入踐行ESG理念,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騰遠鈷業《綠動未來科學治理,以人為本構建共榮共生》
天津港《構建可持續治理機制 打造可持續發展港口》
唯品會《滿足消費者品質需求 共創綠色可持續新生活》
中信銀行《加強頂層設計,以管理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聞泰科技《綠色·創新·共贏·共融》
供應鏈管理實踐案例:
晶科能源《勇擔社會責任 構建可持續供應鏈》
華潤啤酒《打造國產大麥標準化種植體系 構建“啤酒新世界”供應鏈生態圈》
中國旭陽集團《筑牢環保生命線 帶動供應鏈可持續發展》
菜鳥智慧物流《提速物流科技出海 全鏈路減碳》
中國飛鶴《創新產業集群生態循環模式 推進全供應鏈環境友好》
伊利股份《完成全產業鏈數智化覆蓋 構建全鏈條綠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