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焊焊條是一種用于堆焊工藝的焊接材料,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介紹:
定義與作用
堆焊是在金屬表面熔敷一層或多層金屬的工藝方法,堆焊焊條就是用于實現這一過程的焊接材料。其主要作用是通過焊接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層具有特定性能的堆焊層,以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蝕性、耐熱性等性能,從而延長工件的使用壽命,或修復已經磨損、損壞的工件表面。
市場供需關系
需求變化:當市場對堆焊焊條的需求旺盛,如制造業快速發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期,需求大于供應,價格往往會上漲。反之,需求不足時,價格可能下降。
供應情況:生產廠家的產能、原材料供應狀況等因素會影響堆焊焊條的市場供應量。若原材料短缺或生產廠家減少產量,供應小于需求,價格上漲;若生產廠家增加產能或市場上庫存積壓,供應大于需求,價格則可能降低。
焊接中
選擇合適的焊接參數:焊接電流、電壓和焊接速度是關鍵參數。電流過大,會使堆焊層過熱,晶粒粗大,甚至產生裂紋和氣孔;電流過小,則會導致熔深淺,堆焊層與母材結合不牢固。例如,對于直徑 3.2mm 的堆焊焊條,焊接電流一般在 90 - 130A 之間;直徑 4.0mm 的焊條,電流可在 130 - 180A 之間。同時,要根據電流大小適當調整電壓,電弧穩定燃燒,一般電壓在 22 - 28V 之間。焊接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會影響堆焊層的成形和厚度均勻性,通常控制在 15 - 30cm/min。
采用正確的運條方法:根據堆焊層的寬度和厚度要求,選擇合適的運條方法。直線運條法適用于較窄的堆焊層;鋸齒形或月牙形運條法可使堆焊層寬度增加,且能焊縫兩側與母材良好熔合;對于較厚的堆焊層,可采用多層多道焊,每道焊縫的搭接寬度應不小于焊縫寬度的 1/3,以堆焊層的質量和性能。運條過程中要保持電弧長度穩定,一般電弧長度為焊條直徑的 0.5 - 1 倍。
控制層間溫度:多層堆焊時,層間溫度過高會使堆焊層組織過熱,性能下降;層間溫度過低,又會增加焊接應力,容易產生裂紋。因此,要嚴格控制層間溫度,一般層間溫度應不預熱溫度,且不低于規定的低溫度。例如,對于某些低合金鋼堆焊,層間溫度控制在 150 - 250℃之間。在焊接過程中,可使用測溫儀實時監測層間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