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名逗彩,斗彩是一種釉下彩與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瓷器品種。斗彩瓷器的燒制過程極為復雜。瓷器對于溫度的要求,一件斗彩瓷器想要燒制程成功,先要在至少一千三百度的高溫下燒制成釉下彩,其次在用礦物質染料對出具模樣的瓷器進行二次施釉,后使用在八百度左右的低溫進行二次燒制,才因此形成了我們現如今所看到色澤鮮艷、絢麗多彩的斗彩瓷器。
明成化斗彩瓷器從景德鎮龍珠閣御廠地層出土的遺存器物考察來看,成窯斗彩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以晚期成就高。而從遺址斷層出土堆積物可知,其高質精美之器,即被歷朝所稱贊的成窯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間燒制的斗彩和青花瓷。這一時期的成窯斗彩,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成就。成化斗彩瓷明顯的工藝特征是繼承和發揚了宣德時期五彩瓷的工藝,只是成化斗彩在宣德五彩的基礎上更加善于運用青花的配比和釉下青花的勾勒,再施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彩料,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艷麗而名重于世。由于斗彩瓷歷來是古代宮廷珍玩,十分名貴,所以歷來被收藏界視為珍品,尤其明代成化斗彩。據史料記載,明代萬歷時,一雙成化斗彩酒杯已價值百金,特別是斗彩雞缸杯,清朱琰《陶說》載;“成窯以五彩為,酒杯以雞缸為,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價值十貫”。在明代當時已貴重,可見成化斗彩歷來被世人所追捧。
辨工藝成化器物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用手扶之猶如和田白玉之手感。
米糊底成因:胎骨清洗不夠純、返出來的鐵斑。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琢器類器物(瓶罐類立件器物稱為琢器),由于當時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見接胎痕,由于成化時期工藝非常好,瓶、罐、壺等琢器,接胎痕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象,碗、盤類底足較直而且較高。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撫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器物底足墻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墻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
看微痕
玩宣德、成化彩瓷的行家里手指出,器表釉面上的“虹彩”表象是判真識假的硬指標。“虹彩”不是釉彩的化學成分致色,而是一種物理現象的光學致色。孝偉對這樣的看點和判定是認同的。但是這樣的不易目視發現的“虹彩”與出現在釉面的可直觀的“蛤蜊光”是有所區別的。據說,“蛤蜊光”已能人工制造了,這就更應該警惕。不應一見有蛤蜊光就深信是到代的,是真品。當然人為的蛤蜊光和自然的蛤蜊光還是有區別的,關鍵在于細心觀察,冷靜比較,杜絕盲從。
近幾年藏品成化斗彩雞缸杯拍賣真實成交記錄:
藏品名稱:明成化青花暗刻海水綠彩龍紋盤
估價:咨詢價 ---成交價:RMB1430.00萬---成交日期:2017年6月24日
藏品名稱:明弘治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估價150.00到180.00萬---成交價:RMB198.00萬---成交日期:2016年12月18日
藏品名稱:清乾隆鬪彩團蓮紋高足杯
估價1000.00到1500.00萬---成交價:HKD1186.00萬---成交日期:2018年10月5日
藏品名稱:明成化斗彩大盤
估價130.00到150.00萬---成交價:RMB149.50萬---成交日期:2016年12月6日
1994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一場關于中國文物的拍賣會上,一件明朝瓷器被拍出了2917萬港元的價格。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不敏感,要知道當時這件瓷器創造了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史上的高成交記錄。
無偶,2014年4月,同樣一件瓷器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被拍出了2.8124億港元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說到這里,很多人應該猜到瓷器的名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