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隧道開挖應盡量減少超挖,嚴禁欠挖。光面效果應滿足《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T 3660—2020 中條文要求,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和控制超挖。在鋪掛防水板前,應采用斷面儀測量和簡易臺車焊一弧形鋼筋(滿足襯砌外輪廓尺寸)推行兩種手段檢驗存在侵限,對存在侵限的應立即處理。
4.應嚴格按設計的長度、角度施工系統錨桿,拱部錨桿應采用向上式鑿巖機成孔,鉆孔深度和角度。錨桿及墊板施工須符合設計要求,盡可能選用不可截斷性的定型錨桿。應對系統錨桿的長度、灌漿飽滿度和密實度、抗拔力進行隨機抽檢,檢測比例不小于錨桿總量的1%,且每次檢測不小于 3 根。鋼拱架應與圍巖或初噴面密貼,安裝平順,拱腳基礎牢固,鎖腳錨桿設置須符合設計,下臺階鋼架應左右側交錯馬口落底,每次落底不大于 2 榀鋼拱架間距的長度。
5.噴混凝土面的平均厚度應達到設計要求,Ⅳ、Ⅴ級圍巖噴層厚度需滿足設計要求,Ⅱ、Ⅲ級圍巖噴層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的 2/3。噴層表面應連續圓順并有一定平整度,平整度應滿足 D/L≤1/20(D 為噴混凝土表面相鄰兩凸面凹進去的深度,L 為表面兩凸面間的距離)。噴射混凝土應采用濕噴工藝,強度、厚度和均勻性,嚴禁干噴。
6.隧道拱、墻背回填應用同級混凝土回填。坍方引起的拱部空腔應采用輕質材料如泡沫混凝土、粉煤灰等回填密實。
7.二次襯砌距掌子面的距離Ⅳ級圍巖不得大于 90m,Ⅴ級及以上圍巖不得大于 70m。仰拱宜緊跟掌子面施工,仰拱與掌子面距離一般不超過 2 倍隧道開挖寬度。土層、全風化巖層段 V 級軟弱圍巖段仰拱距掌子面距離以 15~20m 為宜,并宜不大于 30m。
8.仰拱施工須嚴格按照設計開挖到位,清除虛渣、雜物和積水。基底超挖部分須用相同等級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回填,不得用洞渣回填。仰拱須整斷面一次澆注成型,當變形控制難度大時可采用分幅澆筑,但應做好鋼架、鋼筋連接。
9.初期支護與圍巖、防水層與初期支護、二次襯砌與防水層背后應確保密貼,以避免受力不均引起的應力集中。防水板敷設應預留 1.2 的富余量,采取措施避免防水板與初期支護表面“拉緊帶直”出現二襯與初期支護的脫空。
10.二次襯砌模板臺車應配備養護噴管,洞身、洞口段砼灑水養護時間應分別不少于 7天、14 天,強度低于設計和規范要求嚴禁拆模。加寬段二襯應及時施工,必要時應配備加寬式整體襯砌臺車。二次襯砌澆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模板臺車應具有足夠強度和剛度承受澆筑混凝土時的壓力,且表面光滑,接縫嚴密。端頭模板位于下坡端時,為確保拱頂混凝土澆筑達到設計厚度,應設置排氣孔。應嚴格原材料質量控制,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一般環境下水膠比 1:0.50,并采用減水劑增加泵送和易性,禁止混凝土泵送時加水。兩車道隧道襯砌模板臺車面板鋼板厚應不小于 10mm,三車道隧道襯砌模板臺車面板鋼板厚度應不小于12mm。兩車道隧道襯砌模板臺車長度一般為 10—12m;三車道隧道襯砌模板臺車長度一般不大于 10m;小于 1200m 半徑隧道,襯砌模板臺車長度不大于 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