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學名:AmorphafruticosaLinn.)是豆科落葉灌木,高1-4米。枝褐色、被柔毛,后變無毛,葉互生,基部有線形托葉,穗狀花序密被短柔毛,花有短梗;花萼被疏毛或幾無毛;旗瓣心形,紫色。莢果下垂,微彎曲,具小尖,棕褐色,表面有凸起的疣狀腺點。花、果期5-10月。
紫穗槐原產美國東北部和東南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等省區均有栽培。
紫穗槐是莢果,莢殼極難脫離,故一般帶莢播種,但因種莢堅硬有蠟質,種子未經處理直播的不易吸水,出苗遲,所以播前應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可采用浸種法和碾磨法。a.浸種法。
播前用2份開水加1份涼水(水溫約60℃),倒入種子攪拌10-20秒,浸泡1晝夜,然后撈到袋里或筐內,用清水沖淋1-2次,以去掉鞣質。浸泡過的種子放在溫暖處催芽,如氣溫高每天用涼水沖洗1-2次,經過2-8天,種子露芽即可播種。也可將種子浸泡1晝夜,用清水沖淋后直接播種。b.碾磨法。把種子倒在磨盤上攤平,厚4-5厘米,進行碾壓,使種皮破裂即可播種。
若紫穗槐種子不足時,可采用插條繁殖,春、秋兩季均可,但以秋季成活率高。秋末紫穗槐落葉后選用一年生以上的枝條,剪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下端斜切,上端削平,然后插入泥土中并壓實。注意使插條芽眼朝上。若遇土壤干燥,須先澆水后扦插,插后要保持土壤濕潤。
將定植3至4年的紫穗槐在萌動前挖出,分成2至3個根一叢,進行定根。整地紫穗槐適宜播種期為春、秋兩季(4-5月、9-10月)。選擇向陽、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無碎石、雜草少、較肥沃、近中性壤土的地塊做苗床。每畝施腐熟廄肥500-750千克,過磷酸鈣和鈣鎂磷肥15-20千克,翻耕入土做基肥,耕深約30厘米,敲碎土塊,耙平,開溝做畦,畦寬1-2米。
間苗一般播后5-7天出苗,15天齊苗。苗高5-6厘米時進行次間苗,去劣存優,并達到均勻分布;當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第二次間苗,要求株距保持10厘米,每畝育苗8萬株左右。
撫育紫穗槐的撫育管理要求不嚴格。一般造林后,每年應對幼林除草松土1-2次,隔年應割1次。以收割綠肥等為目的的紫穗槐林,在造林的年平茬后,可適當進行林糧間作,促發幼株生長,第二、第三年,在平茬合適時培土,以擴大根盤,爭取多萌發枝條,芽旺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