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租金上漲會增加種植成本,從而影響果樹價格。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以及人工采摘、分揀、打包等費用增加,都會使種植戶為而提高果樹或果實售價。如近三年化肥價格漲幅超 20%,農藥成本也節節上揚,人工日薪從十年前的 80-100 元漲到如今 150-200 元左右,導致砂糖橘價格拔高,其果樹價格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注意事項 避免高估 “理論產量”:評估時需以近 3 年實際產量為準,而非品種宣傳的 “高產量”(如某桃樹品種理論畝產 8000 斤,但實際管理中可能僅 5000 斤)。 考慮政策與風險:若果園位于規劃拆遷區,需參考當地 “果樹補償標準”(通常按樹齡、樹種分類補償,如盛果期果樹補償 500-2000 元 / 株);若存在自然災害風險(如北方葡萄需考慮凍害),需扣除風險準備金。 實地考察是關鍵:需現場測量樹高、胸徑(樹干直徑)、冠幅,檢查葉片狀態(是否發黃、卷曲)、果實掛果量,避免僅依據書面數據評估。
果樹的核心價值是未來預期收益,需結合市場行情計算: 果實收益: 公式:單株年收益 = 年均產量 × 近 3 年果實平均市場價 × 商品果率(剔除殘次果)。 例:一棵盛果期桃樹,年均產果 300 斤,市場價 3 元 / 斤,商品果率 80%,則年收益 = 300×3×80%=720 元。 收益年限: 盛果期果樹的收益年限按剩余盛果期計算(如 10 年生蘋果樹,盛果期約 15 年,剩余收益年限為 10 年),衰老期果樹按剩余結果年限(通常 3-5 年)計算。 成本扣除: 需減去每年的管理成本(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摘等,約占收益的 30%-50%),得出凈收益。
同樹齡、同品種的果樹,生長狀況直接影響價值,需評估以下指標: 樹形與健康度: 樹干是否通直、分枝均勻(利于采光和結果),若樹形歪斜或分枝雜亂,價值降低 20%-30%; 是否有病蟲害(如腐爛病、根瘤病)、機械損傷(如樹干斷裂),嚴重病害樹可能貶值 50% 以上,甚至無經濟價值。 結果能力: 近 3 年的實際產量(而非理論產量),若產量逐年下降(如每年降 10% 以上),說明樹勢衰退,價值需下調; 果實品質(如甜度、果形、著色度),果率高的樹(如 80% 以上果實達標)價值更高。 土壤與立地條件: 生長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如沙壤土)的果樹,比鹽堿地、積水地的果樹價值高 10%-20%(因管理成本低、壽命長)。
不同樹種的經濟價值差異顯著,主要取決于果實的市場價格、產量穩定性及產業鏈成熟度: 值樹種:櫻桃(尤其是車厘子)、藍莓、獼猴桃、葡萄(釀酒 / 鮮食)、稀有果樹(如冬棗、軟籽石榴)等,果實單(通常 10-50 元 / 斤),樹體價值基數大。 中價值樹種:蘋果、梨、柑橘(如沃柑、砂糖橘)、桃等,市場需求穩定,單價 3-10 元 / 斤,樹體價值適中。 值樹種:普通柿子、山楂、核桃(非品種)等,果實單價低(1-3 元 / 斤)或加工附加值低,樹體價值較低。
外部環境通過影響 “收益實現” 間接影響果樹價值: 市場供需:果實的市場價格波動(如某年柑橘豐收導致價格暴跌)、消費趨勢(如近年 “陽光玫瑰” 葡萄因過度擴種價格下滑,其樹種價值也隨之下調)。 政策限制:如果樹是否位于生態保護區、耕地紅線內(若面臨砍伐風險,價值會大幅降低);是否享受農業補貼(如特色果樹種植補貼,可提升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