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AGV發展歷程較短,但一直以來不斷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以改變我國AGV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經過不懈地努力終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郵政科學院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大連組合機床研究所、科技大學和華東工學院都在進行不同類型的AGV的研制并小批投入生產。
1960年歐洲就安裝了各種形式、不同水平的AGVS220套,使用了AGV1300多臺。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微處理器及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伺服驅動技術的成熟促進了復雜控制器的改進,并設計出更為靈活的AGV。1973年,瑞典VOLVO公司在KALMAR轎車廠的裝配線上大量采用了AGV進行計算機控制裝配作業,擴大了AGV的使用范圍。70年代末,歐洲約裝備了520個AGV系統,共有4800臺小車,1985年發展到10000臺左右。其應用領域分布為:汽車工業(57%),柔性制造系統FMS(8%)和柔性裝配系統FAS(44%).
導引方式
1.電磁感應引導。利用低頻引導電纜形成的電磁場及電磁傳感裝置引導無人搬運車的運行。
2.激光引導。利用激光掃描器識別設置在其活動范圍內的若干個定們標志來確定其坐標位置,從而引導AGV運行。
3.磁鐵--陀螺引導。利用特制磁性位置傳感器檢測安裝在地面上的小磁鐵,再利用陀螺儀技術連續控制無人搬運車的運行方向。
充電自動化--當AGV小車的電量即將耗盡時,它會向系統發出請求指令,請求充電(一般技術人員會事先設置好一個值),在系統允許后自動到充電的地方“排隊”充電。另外,AGV小車的電池壽命很長(2年以上),并且每充電15分鐘可工作4h左右。
美觀--提高觀賞度,從而提高企業的形象。
安全性--人為駕駛的車輛,其行駛路徑無法確知。而AGV的導引路徑卻是非常明確的,因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成本控制--AGV系統的資金投入是短期的,而員工的工資是長期的,還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不斷增加;
易維護--紅外傳感器和機械防撞可確保AGV免遭碰撞,降低故障率;
可預測性--AGV在行駛路徑上遇到障礙物會自動停車,而人為駕駛的車輛因人的思想因素可能會判斷有偏差;
降低產品損傷--可減少由于人工的不規范操作而造成的貨物損壞;
改善物流管理--由于AGV系統內在的智能控制,能夠讓貨物擺放更加有序,車間更加整潔;
較小的場地要求--AGV比傳統的叉車需要的巷道寬度窄得多。同時,對于自由行駛的AGV而言,還能夠從傳送帶和其他移動設備上準確地裝卸貨物;
激光感應式:通過激光掃描器識別設置在其活動范圍內的若干個定們標志來確定其坐標位置,從而引導AGV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