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器鑒定中心
(二)水:水和種常常分不開,它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和表面光澤,又稱為“水頭”。行內根據聚光手電照射在翡翠上所能透進的深度來劃分水頭,能透進的光線越深,水頭就越高。通俗的講,翡翠的透明度越高,表面光澤越強,水頭就越好。
(三)
色:指翡翠的顏色。翡翠在形成過程中,由于色元素的影響,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大致分為白色、無色、綠色、紅色、黃色、紫色、黑色等幾大色系。在傳統審美中,翡翠以綠色為尊,鮮艷明亮,不發灰不偏暗。
(四)瑕:翡翠的自然形成,或多或少會存在瑕疵,影響翡翠的耐久度和美觀度,包括紋裂、凹坑、雜色、石棉等。好的翡翠要求無瑕,表面沒有紋裂、凹坑等,再者內部無雜無棉,不影響美觀度者為上好佳品。
(五)
工:工藝是能夠影響翡翠價值的人為因素。好的雕工應該做到整體布局和諧美觀,雕刻線條自然流暢,在材質的處理上,要規避紋裂、處理瑕疵,做到因材施藝,將原材料的價值發揮到。如果還能夠立意高遠,或者造型特,則更能增加它的收藏價值。
如何選擇購買渠道
翡翠真假難辨,購買時應該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專注于翡翠行業的交易平臺,能夠從貨源、服務、保障等嚴格把控,建立高質的交易機制,讓消費者買的更放心。
翡翠作為非標準化商品,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和定價系統,平臺能夠提供第三方鑒定擔保交易服務,消費者在購買時候可以享受到鑒定保真服務,如果生產銷售糾紛可以在時間獲得第三方保障。
鑒于網絡購物的特殊性,收到貨物后可能存在運輸破損、色差、瑕疵甚至假貨的情況,此時可退換貨就顯得尤其重要。平臺有的售后服務體系,支持無理由退換貨、賠償機制健全完善。
消費者的口碑是衡量一個平臺程度的重要標準。選購之前多查看背景資料,多看購買用戶的口碑,選擇口碑好的,信譽度高的平臺,才能大程度降低購買風險。
網絡直播帶動產業發展,健康穩定的網絡購物環境為消費者保駕。,賦能珠寶企業,為中國珠寶行業提供轉型升級新工具。
北京玉器鑒定
金代綬帶鳥花形玉佩 ↑
近幾年,古玉市場低迷,國內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不敢收藏高古玉,主要是鑒定水平有限,致使很多高古玉無人問津。再加上辨偽方法陳舊、保守,總不了造假手段翻新的速度。特別是近年來,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斷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鑒定古玉的理論,給辨偽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
面對近年出現的仿品,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鑒定古玉的方法已不能適應,我們不能停留在原有的鑒定理論上,要從客觀實際出發,針對仿品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深入市場,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科學、客觀、全面的分析鑒定,而不是依靠帶有主觀性的推理、考證、猜測去鑒定真偽。有些帶有強烈的傳統舊有觀念,以先入為主、保守僵化的思想去考證真偽,這是不可取的。
北京玉器鑒定中心
氧化鑒定
1.工具、方法:10~5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觀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
2.適用范圍: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出土古玉。
3.局限性:近代傳世品,未受氧化古玉。
這也是鑒定古玉極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種自然環境下與空氣、水及其他物質所產生的化學變化。氧化有兩種現象:一是鈣化成程度輕重不一的“雞骨”現象;二是氧化嚴重成粉狀。從礦物學角度上看玉器,質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夾雜含有一些其他物質。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地弱的部分,特別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腐蝕形成的小孔洞,氧化情況較重時,通常在玉器表面鈣化形成白斑,但自然地覆蓋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層次感,深淺不一,程度輕的,表面仍有光澤,嚴重的則腐蝕成粉末。
要知道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較重,可火燒假玉器卻不這樣。用火燒手法的仿氧化古玉,通常表面為薄薄的一層粉狀,沒有深度、層次感,強光燈照射下玉質純凈、透明,氧化層非常薄。自然氧化深度有輕有重,通常尖角、邊棱部位較重,氧化重的,燈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類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偽古玉,值得注意。而且偽造雞骨白的白斑點在放大鏡下觀察呈凹陷形。運用此種鑒定方法需注意的是,有個別作偽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做成器,這需從加工痕跡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北京玉器鑒定
四、凝結物鑒定
1.工具、方法:10~50倍放大鏡,觀察不同位置;牙簽,用以刮劃附著物。
2.適用范圍:未經清洗的出土古玉。
3.局限性:近代長期在封閉環境保存的、清洗過重的偽古玉。
此法也稱包漿鑒定。包漿通常是指玉在各種環境中,由其他物質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種物質,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的墓土或腐爛雜物;三是傳世品上的污垢。這幾種物質都很微妙,顏色不一,通常是靠對實物多年觀察的經驗得出判斷。出土品的包漿有一種是凝結在玉器表面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有的是礦物質熔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狀,有的則是半透明的,有的則是墓土。無論哪一種,都十分自然,凝結較實,并伴有墓葬氣味,這種氣味有的即使經過刷洗也仍然存有,這也是氣味辨偽的一個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這樣,包漿松散,無墓葬味,無透明礦物質,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也是膠一類物質所為,一燒、一洗即知。
現在流行一種把新玉用細鐵絲纏住,放入土中數月或數年后取出,使紅褐土銹固結在玉上以冒充古玉的作偽手段。但實則古玉很少與鐵一類物質共同存放、埋葬,只有玉劍具是如此。這樣的偽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賣會上出現,在玉器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用鐵絲纏過的痕跡,真是不可思議。
北京玉器鑒定
古玉辨偽四誤區
中國古玉出土的數量很多,而我們研究的水平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代至漢代的玉器類型學還不完善,常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藝術風格、新的類型被發現。下面再談談辨偽時易走入的誤區,提醒大家注意。
戰國龍鳳紋玉璧 洛陽博物館藏 ↑
一、造型辨偽誤區
有些資料很強調從造型辨偽,其實玉器的造型對于現代科技及民間藝人來說,仿制不算太難。造型及某些藝術風格現在并不能作為辨別真偽的內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別的造型不易仿制,這就是所說仿品的“有形無神”了。簡而言之,難仿的是藝術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質、玉材辨偽誤區
其實,玉的質地與真偽并沒有直接關系,“千種瑪瑙萬種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古玉材都十分繁雜,每個時代對玉材的加工使用都很復雜,《山海經》中記載關于玉的產地有200多處。只能說明的是,商周至秦漢,重要禮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也常伴有其他不明產地的玉類出土。特別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羅斯、阿富汗白玉。故玉材不可作為辨偽依據。
三、紋飾辨偽誤區
在鑒定中千萬不要一遇到同種紋飾又數量較多的玉器即認為是偽器,同一品種,甚至珍貴品種集中出土一批,也在情理之中。在有些人看來,古玉好像世間只有一件,只要看見第二件就說這是仿此制作。不要忘記,商周秦漢數千座王侯墓葬,經科學發掘的完整墓葬。由各種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還都散存于民間,它們基本上是不朽、不腐、不碎的。我們知道,當前對古玉的高科技作偽都已利用電腦成像,玉器紋飾并不復雜,都比較容易仿出來,但也有未知的新的紋飾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所以不能以“紋飾”作為辨偽依據。
四、風格辨偽誤區
很多人一眼望見特殊風格的就不再細看,就不屑一顧地妄斷為“偽品”。其實,風格時代局限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合乎自然規律,不值得大驚小怪,不能以先入為主的思想去觀察玉器,現在對于很多朝代玉器類型學的建立目前還不成熟。“數千座壟斷玉器的王侯墓,我們只發掘了的幾座。由所掌握的玉器數量大概還不到古玉總數的千分之一。”這是不可爭辨的事實。每次發掘中,我們都會看到新風格玉器出土,今后還會發現新的玉器風格。當然,每個時代有其特定風格,但這點也早被作偽者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