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大氣的風格
清王朝因發源于東北的少數民族滿族,入主中原后,為震懾四方,威儀天下,其家具追求威嚴大氣。寶座是供帝王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礎上刻意增加雕飾來顯示統治者的無上尊貴。發展到清朝時期,其用途得到了進一步擴大,使用者的范圍由皇帝擴展到了皇后、太后,甚至妃嬪。王公們也都愛好寬宏的家具風格,為制作一件滿意的家具,往往不惜工本用料,極盡雕刻之能事。因此,清中后期的紅木家具,繼承了皇帝寶座的氣概,其風格恢宏大氣,雕刻精美繁復,家具極為雍容華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現代人居家生活理念的改變,明清的寶座也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沙發。
精, 即選材精良,制作。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在工藝上,采用卯榫結構,使家具堅實牢固, 經久不變。由于這些名貴木材生長緩慢,經明代的大量采伐,到了明末清初,這些木材已十分難覓。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發生根本變化。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家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雅,即是風格清新,素雅端莊。雅,是一種文化,一種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賈也附庸“雅”,工匠們也迎合文人們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體現,即是造型上的簡練,裝飾上的樸素,色澤上的清新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多種材料并用,多種工藝結合。雕、嵌、描金兼取并用,常見通體裝飾,達到的富麗和輝煌。
明式羅漢床的結構也十分合理,如明式羅漢床的座面常采用“攢邊”的做法,在四邊用45°格角榫攢起來,面板四周嵌入邊抹,邊抹所開的槽留有一定的余量,從而使面板有伸縮的余地,并且也不至露出不夠美觀的木材斷面。
明式羅漢床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其高雅的藝術格調與儒道思想的傳承、對外貿易的發展、商業的繁榮、文人尚古好雅的趣味息息相關,體現出自然空靈、高雅脫俗的韻味,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大小羅漢床的差異除床身寬窄、式樣有無束腰、有無托泥外,圍子的做法也有不同,常見形式有板圍子、攢邊裝板圍子、攢接圍子等。此外,根據圍子片的多少,又可分為“三屏式”“五屏式”“七屏式”。“三屏風式”,即后、左、右各一片;“五屏風式”,即后三片,左、右各一片;“七屏風式”,即后三片,左、右各兩片,在明式羅漢床中甚少見,到清中期以后才流行。
正所謂好的工藝需要對自然的完全皈依,是在自然的欲望之外的無欲之存在。明式家具既極重視“自然”,又注重“實用”,其規矩的造型呈現自然之趣,生意盎然,但同時又是人們日常起居中的實用之物。
在造型上,明式羅漢床大多嚴格遵守軸對稱的法則,在選材時盡力使左右兩腿及圍子等的紋理一致,以達到左右對稱,即使不是的對稱,也力求達到整體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