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馬分布于英國、美國、埃及、波蘭等國。中國于1934~1937年間,從原產地直接引入阿拉伯馬40匹,養于貴州清鎮馬場。同蒙古馬雜交得一、二代雜種, 收效良好。1949年后,純種阿拉伯馬, 因嫌其體型過輕不適合挽用而消失。中國又于1993年引入了一批阿拉伯種馬。
阿拉伯馬是地球上古老的馬種。它早被人類馴服并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忠實的伙伴。阿拉伯馬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它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也是的。當地球上結束了以馬代步的大規模民族遷徙和戰爭后,人類用阿拉伯馬的血統培育出了各種適用于現代賽馬、馬術和休閑娛樂的馬種,使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至今,阿拉伯人仍為自己培育出了這一馬種而自豪。
長久以來,阿拉伯馬都以美麗、聰穎、勇敢、堅毅和浪漫而于世。因為數來它們接受著人類的馴化,和人類親密地生活在一起。它們懂得怎樣和人類相處。事實上,它們的智慧早已被屢屢證實。它們馴良、溫順、友善,有時甚至到了使人苦惱的地步。就拿阿拉伯小馬駒來說,它們根本就不怕人,對突然發出的聲響也漠不關心。今天,阿拉伯馬的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它們都繼承了它們的祖先經過長期馴化而形成的溫和馴良的性格。
阿拉伯馬的標準高度是14.1-15.1手寬(即約1.4-1.5米)。無論任何高度的阿拉伯馬都分類為馬,而非PONY小馬。它們的大小很適合不同種類的馬術比賽,但對于較多剪力負荷的工作,如耕種等,則不太合適。
幾個世紀以來,沙漠中的阿拉伯馬都與人類有聯系。獲加獎的戰馬有時會為保障及防盜的緣故而留在主人的帳棚里,與主人們一同生活。擁有美好體態的馬種才可以繁殖。阿拉伯馬的性格溫和,是其中一種適合展示給兒童的馬種。
純種的阿拉伯馬亦有斑點的毛色,稱為Sabino。Sabino基因會令阿拉伯馬在腳上、腹部或面部等位置長出白色的斑紋或斑點。很多阿拉伯馬都有少量至中等的Sabino特征。而身體上有超過50%白色的阿拉伯馬則屬于極度的Sabino。有研究顯示阿拉伯馬的Sabino基因與其他白馬品種的常染色體顯性基因“SB1”或“Sabino1”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