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石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叫法,追其前身應該是六七十年代很流行的墻面裝飾做法——水刷石。當年那些遠看灰蒙蒙、近看凹凸不平、棱角分明的水刷石飾面墻體、柱子多已在如今洶涌的城市進化中作古,但水刷石的這種做法卻在如今多姿多彩、求新求變的園林景觀工程中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園林景觀、市政道路等都鐘愛與他,成為了造園人的新寵,涌現出許多作品。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太美了,所以大家不愿意用生硬的“刷”字來表現他,更愿意用還原事物本來清亮的“洗”字。
當許多人*次徜徉在新建的頗具現代感的公園、街頭小游園或是居住區的庭院時,經常會為腳下絢麗多彩、線條優美、珠圓玉潤、美如天邊彩虹一樣的水洗石鋪地,會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間或還有一些奇特的水洗石裝飾的園林景觀像跳動的音符一樣闖入你的視線,給你眼亮的感覺。水洗石靈巧的曲線、亮麗的色彩、圓潤光潔的大大小小石子兒使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有一種回歸兒時多彩夢境的感覺,有一種想赤腳踩在上面盡情奔跑的感覺。
水洗石除了美觀好看之外,還有許多優點。
*、保溫隔熱。水刷石的地面保溫隔熱的效果更加,尤其是在墻面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防潮防風化。水刷石質地很堅硬,不容易被雨水以及風力腐蝕,并且防潮能力也是非常。
第三、平整光滑。水刷石地面非常的平整,而且讓人感覺很美觀舒適,能夠緩解視疲勞。
第四、壽命長。水刷石因為質地堅硬,并且各種性質都非常,所以使用的壽命也會長達幾十年。
第五、可塑性強。水洗石的可選擇性大,有各種各樣的小石子供君選擇,另外,在裝飾墻面時,水洗石的形態也可由裝飾工人自主決定,因此,同樣的一批石材,在不同人手中可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
水洗石外墻 水洗石施工工藝 水洗石路面厚度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鋪裝系統是一種多孔、輕質、無細骨料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氣、吸聲降噪、抗洪澇災害、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及質量輕等特點。透水混凝土鋪裝整體美觀,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對于恢復不斷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是一種創造性的材料。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優勢:
1、 靚麗: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是一種 型材料,它是由天然彩色石子制作而成,其顏色的多樣性、美觀性給路面增添了活力。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能夠將骨料裸露在外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之內,給路面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2、過濾有害物質: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過濾功能,能夠避免汽車及工業排放重金屬,輪胎磨損及工業粉塵等直接流入河流中。
3、防噪性能好: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會有噪音的出現,而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能夠降低車輛行駛中發出的噪音,有效的緩解了車輛行駛的噪音對市民的影響。另外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還可以減少道路表面太陽光反射熱能,降低表面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4、透水性能好: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空隙約在百分之二十左右,遇到下雨或者暴雨天的時候,能夠快速將雨水滲入地下,緩解城市的積水現象,這樣對行人和行車的安全非常有利。
5、防滑性能好:將骨料裸露在道路表面,會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具有良好的抗滑功能,尤其在雨雪天行駛時,行車安全系數非常大。
水洗石是什么?
水洗石是選用天然河、海卵石或礫石與水泥按一定比例拌和,涂抹在基層上,用負重工具壓平,將表面粘合物處理干凈,露出石子原貌的一種裝飾做法。
水洗石和水刷石的區別有哪些?
1、水洗石是選用天然河、海卵石或礫石與水泥或膠劑按一定比例拌和,涂抹在基層上,將表面粘合物處理干凈,露出石子原貌的一種裝飾做法,與70—80年代流行的水刷石工藝相似。水洗石由于其原材料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可以裝飾出各種形狀和設計的圖案,被廣泛應用于室內裝飾和室外景觀造型,有些大面積外墻面裝修也采用水洗石,透出自然純樸的感覺。
2、水刷石飾面是一項傳統的施工工藝,它能使墻面具有天然質感,而且色澤莊重美觀,飾面堅固耐久,不褪色,也比較耐污染。
3、材質不一樣,水刷石的做法用的石子目前也被稱為水洗石,是一種人造石子;而日本庭院中用的水洗石則大多產自日本和臺灣沿海地區,由天然的石子加工而成。
4、做法不一樣,水刷石其實是通過用白石子或黃石子和水泥漿按比例拌勻,抹在墻上或者地面上,在半凝固狀態時抹去上面的水泥,如果是抹在地面上的還需要進行打磨。而水洗石指的就是一種石材,做法比較多樣,可以用水刷石做法,也可以用來散鋪,還可拌環氧樹脂做地坪,墻面等。
外墻水刷石的施工工藝是怎樣的?
一、先道工序的檢驗
檢基層的平整度,以面層石子漿的厚度,避免軟硬不一,出現質量通病。
認真檢查分格線,平直并與洞口交圈。
二、施工準備
1、石子:
選用中八厘即4-6mm色澤一致的為宜。
2、水泥:
這里小編想提醒大家,水泥選用同一廠家、同一品種的水泥,不得受潮結塊、不得使用有雜質的散裝水泥。
3、分格條及靠尺板:
(1)分格條的厚度和寬度按石子的粒徑和分格大小確定。一般選用8×15㎜,使用前用水浸透,使用后要清理干凈,扎捆放入水中浸泡。
(2)靠尺板的厚度要根據面層的厚度來確定。
三、施工過程
1、石子漿的調制和使用:石子漿的配合比宜采用---水泥:石灰膏:石子=1:0.3:1.5~2(米粒石)。呈粘稠狀,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2、面層操作:
(1)基層要清理干凈,除掉污垢,并提前濕潤。
(2)先抹一道水泥素漿,然后進行石子漿整平,要先拍平、后壓揉。石子漿的厚度一般大于石子粒徑的2倍,使石子在擠揉時能夠運動,大面朝外,無孔隙。使用排筆,將浮漿由上而下沾清水刷掉,經2~3次達到石子外露、灰漿凹陷、明顯看出石子密度,用手壓無軟感,即可用水沖刷。
(3)沖刷時要由上而下先硬后軟。噴頭一般距面層20cm,水量不可過大、速度不要過快,沖刷到石子外露、水泥深陷為好。
清水刷石米 耐久不褪色
古建守護人之水刷石匠人
近現代嶺南建筑工藝,崛起一座高峰,一時走進千家萬戶。
廣州永慶坊二期工地,吳偉職以的技藝賦予水刷石特的韻味。
在廣州大街小巷,在深圳南頭古城,在開平碉樓群落,處處可見一種石米墻。表面平嵌上一層碾碎的小石子,將一棟建筑細致入微地包裹起來,如同堅硬的外殼,為它遮風擋雨,為它妝點面容。
這種工藝叫水刷石,起源于歸國華僑對西式技法的兼容并蓄,得名于制作過程中不斷刷洗石米的動作。水刷之后,古樸的顏色經久不褪,味道既如一壺酒越陳越香,又如漂洗后的歲月寧靜致遠,極符合嶺南人低調實用的審美趣味,從而造就了一個美的時代符號。
如今,水刷石匠人依然在民間活躍,成為這批近現代嶺南建筑的守護人,并娓娓道來水刷石工藝從發軔至盛行的歷史過程。
兼容并蓄匠心運
既要慢工出細活,又要敏捷手快,更要有始有終,水刷石的制作過程有一種矛盾的美感,也鍛造了匠人們嚴謹踏實的性格。正如刷洗的過程一樣,每一次檢視,總能發現不足的地方。他們勤勤懇懇地一刷一磨,修復著古建筑上歷史的紋理,也訴說著水刷石的過去和未來。
做水刷石前,先按一定比例將石米與水泥攪拌。
應運而生
中西交融涌現的裝飾藝術
廣州永慶坊迄今保留了一個秘密“實驗場”。在2016年進行改造修繕時,匠人們在這里按比例縮放建了兩個民居樣式結構,墻面、山花、門窗套等一應俱全,不同的是,一個采用花崗巖工藝,一個應用水刷石技法。
迄今為止已過去6年,兩者的差異依然很明顯。前者色調明亮,但接縫較大,線條感造型強烈,具有鮮明的現代風格;后者顏色深沉,卻渾然天成,各種棱角都了無痕跡。當時,一致贊同沿用回水刷石工藝,復原歷史文物的厚重感。
即便不知道水刷石為何物,當看到這種風格時,人們還是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它!”大到恢宏華麗的大型建筑,小至街邊涼亭的一根柱子,水刷石無處不在。
水刷石的流行不是偶然。嶺南地區天氣炎熱,又常降暴雨,匠人們孜孜不倦地尋找著牢固的外墻材料。進入近現代,隨著水泥從海外引入中國,建筑突破了傳統木制和磚石結構的限制,對新材料的尋找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要牢靠的、便捷的、可大面積使用的、與水泥相適配的。
水刷石絕非簡單的施工,前期需要整體考慮建筑的特色,設計出與建筑搭配的墻面線條,再采用不同質感的水刷石加以呈現,以此凸顯出墻面的層次感。
20世紀上半葉,華僑們從海外帶回了西方石料應用的技巧,給予了中國匠人無限靈感。西方善用大塊石料,匠人們將之碎成石米,化整為零靈活使用,可覆滿建筑各種外立面。至于其優點更是數不清,主要用料就是石仔、河砂,就地取材簡單方便,抗擊風雨無所不能,且可塑性,可以創作設計各式各樣的裝飾風格。
由此,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水刷石技法在本土應運而生。
在廣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歐陽侖看來,水刷石工藝是近現代史時期的一種建筑施工工藝的創新。這種創新,基于當時水泥建材的產生,得益于建筑師在傳統營造技法基礎上對防水和美學進一步探索,發軔于匠人對傳統材料與新材料的融合創新使用。
洗三磨三
匠人猶如在墻上耍“太極”
56歲的吳偉職在水刷石行業干了40年,今年5月,他在荔灣區南漖村的武帝古廟進行古建修復。武帝古廟始建于清代中葉,距上次重修有70多年,亟須解決各類外墻開裂的問題。只見他細細檢查廟中的石柱,在坑洼之處補刷石米,使之恢復水刷石應有的模樣。
水刷石的工藝相當繁復,俗稱“洗三磨三”,即要洗刷三次、打磨三次。
吳偉職現場演示了一遍,他先將水泥和石米混合加水攪拌,直接抹上墻面,后者已薄薄地刷了一層水泥,再讓石米更加牢固地黏上去。等候其半凝固時,墻面只看得到水泥的黑。
蘸清水刷洗表面的水泥時,既要控制好力度,也要把握好節奏。
遍洗刷可以去掉表面上多余的水泥漿,露出石米的白。但因為凝固狀態不夠,很多石米會掉下來,就需要次拋光打磨,鏟掉黏力不夠的地方,也平整好墻面方便下一步操作。石米如此重復地填補、晾干、洗刷、打磨,歷經三遍,會變得非常堅挺,粒粒分明貼在墻上,仿佛建筑自己長出的一層皮膚。
這個過程,匠人們描述為好像在墻上耍“太極”,力度要掌握得剛剛好。“做水刷石的訣竅就是要講規矩,一步一步來不能偷懶。”吳偉職說,因為每次用水一刷,就能看到不平整的地方,就得不停地重復洗刷。整個工序還沒法被機器取代,如果用水槍沖洗、機器打磨,會因力度太大造成損耗率過高,也失去了水刷石顆粒分明的意趣。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過,工匠人在流程中也要求快手快腳。因為水刷石的色澤會受到水泥晾干度的影響,同一塊飾面洗完晾干節奏不一,它們的色澤日后肯定會不一,所以只要“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永慶坊吉祥坊1號和3號民居,均大量運用水刷石工藝。
技藝歷史
從發軔至盛行再到堅守
一個熟練的匠人,一天只能做0.3平方米的水刷石。在永慶坊的吉祥坊3號民居,光是一條柱子,就花了兩位匠人10天的水磨功夫,價格比直接貼磚貴上3倍。在水刷石剛開始流行時,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用得上這種造價昂貴的工藝。
水刷石匠人吳汝玩在行業里浸淫了26年,靠著爺爺的手藝在業內獲得了一席之地,也完整見證了水刷石工藝興旺發達的過程。
在廣東,這種工藝先被推廣應用的地區是開平,這個的僑鄉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也誕生了燦爛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華僑們在西方開拓眼界后,將水刷石技術廣泛應用在建造碉樓上。迄今,大部分活躍的廣東水刷石匠人來自開平。
水刷石工藝常見于建筑的柱子欄桿部分。
水刷石在廣州地區的廣泛推廣應用,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州當時新建的一批公房,引時代潮流將水刷石作為飾面。一批民居也逐步效仿,開始受限于資金成本問題,工藝還比較粗糙,石米通常打磨成黃豆般大小。部分家庭用不起水泥,還用傳統的黃泥和禾桿草灰批蕩,底層面壓石灰膏,解決墻體的防水裝飾問題。
很快這股風潮席卷嶺南大地,并誕生了豐富燦爛的樣式。匠人們通過運用線描、浮雕、透雕等各種手法,乃至加入不同顏色的石灰膏調色,形成豐富多彩的仿石效果,在墻面、山花、柱、門窗套等位置打造了富麗堂皇的華美裝飾。由此,水刷石代替了傳統裝飾工藝成為新的裝飾,并延續了建筑原本裝飾紋樣所承載的意義。
流行數十年后,到了2000年左右,人們追求現代明快的審美,外墻喜歡貼磚刷漆,水刷石的使用逐步減少,但它衍生出的水磨石等工藝依然被廣泛應用。
“現在做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五六十歲上了年紀的老師傅,過去十來年幾乎都沒有再做這個工藝。近幾年大量古建筑開始修繕,我們這批人又走出來,繼續堅守這個行業,”吳汝玩說,他很珍惜現在的時光,希望能用的技藝延續好古建筑的生命。
拜師學藝
從小耳濡目染創新工藝技法
從事水刷石行業是個辛苦活,不僅工作時間長,而且方式相對單調。無論是吳汝玩還是吳偉職,都感嘆越來越難找到年輕人干這行。不過在武帝古廟的修復現場,“95后”小伙子張煒湛成為難得一見的年輕面孔。
張煒湛來自開平,家中也從事水刷石工作,從小耳濡目染,從拜師到工作至今,他已入行四年。墻面干濕度、開面、水刷力度……吳偉職把水刷石修復的訣竅都授予了他。一開始張煒湛以為過程很簡單,后來總是刷了墻面下部,趕不及弄上部分,結果常常上下對不齊或有色差,去請教老師傅時才發現工序有很多講究。
由此,他刻苦鉆研,甚至創新水刷石工藝技法。水刷石修復工作費時費力,有時一根柱子可能要修復一個月。難處是柱子上的半圓線,其中有不少小細節,要用尖眉匙慢慢塑形。吳偉職和張煒湛師徒倆便想辦法,試著把水管切開半邊鋪上去,塑形就更加均勻。現在輔助工具也比過去多了很多,如平水尺可以幫助工人打好飾面的水平,不僅刷起來更加平整,也更。只是原來的水刷石飾面有時間的痕跡,很難修回原來的色澤。
張煒湛開玩笑道,這行真是“賺錢又減肥”。因為干水刷石要全身出力,很多時候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單膝跪地一直刷墻,做得久了腿都麻了,甚至都站不起來。過去張煒湛身子胖,蹲都蹲不下,兩三年下來足足瘦了20斤。
“不怕苦”“不怕邋遢”,是張煒湛能堅持下來的重要原因。他說,水刷大幅墻面時,為了顏色質地的統一,要連排10個人同時用水龍頭刷,場面更加“邋遢”,但看到古建筑煥發了“第二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水洗石施工工藝流程
? 基礎? ? 找平?? 攪拌?? 抹平?? 固化?? 清洗?? 成品保護
(1) 基礎
水洗石后期出現多問題為開裂,均由基礎導致,一是沉降開裂,二是伸縮開裂。且局部開裂修補會導致效果和成本上很大損失, 因此基礎施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a.素土夯實系數>0.93,若土質太差,需采取換土;
b.常規碎石墊層100mm厚,若不夠,可加厚至150mm,并再進行一遍夯實處理;
c.混凝土基層100mm厚,內加配鋼筋¢8@200雙向,需注意鋼筋鋪設時架空澆筑在混凝土基礎中,平貼在碎石上無效;
d.需按每隔5-6米設置一道伸縮縫。
(2)找平
是指在完成的基礎表面再進行一次找平層的處理,這樣做有三個目的:
a.控制標高;
b.控制面層水洗石厚度節約成本;
c.對之前基礎弧度進行再次調整,確保水洗石流暢順滑的曲線;
(3) 攪拌
此過程是將礫石、白水泥及色粉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應注意以下幾點:
a.先打底:用白水泥漿(牛奶狀濃度)在找平后的基礎上刷一遍,可增加水洗石與基層面的粘合性;
b.材料的選用:骨料約粒徑4-6cm,白水泥用原廠出產標號42.5,一可節約固化時間,二可增強石子與水泥的粘結度,避免后期石子松動脫落;
c.配比:白水泥與石子的配比約為1:2,配比很關鍵,密度太稀觀感不好,密度太密后期石子易脫落;
d.伸縮縫處理:選用2cm寬透明塑膠條做分隔條;
e.水洗石面層與其他鋪裝材料交接可采用銅條或PE分隔帶銜接,水洗石邊線完整;
(4)抹平:
抹平是將攪拌好的水泥石子鋪攤、抹平的過程,應注意以下幾點:
a.水洗石面層厚度約為2cm,中間略高出2mm(地面鋪設時),以排水;
b.側邊倒圓角,約5cm高,以避免側邊混凝土外露或水洗石邊緣開裂。此工序是細致考究的環節,較費時,一定要嚴格執行;
c.抹壓的頻率和力度很關鍵,直接影響石子分布密度,一般抹壓3-4遍,直至不再出水即可,抹壓力度太輕石子易堆積不均勻,太重則石子密度會稀,這對工人的經驗有一定要求;
d.抹壓工具:要用3-5mm厚鐵板,鐵板太薄無法用力;
(5) 固化
固化時間:天晴抹平后2h即可沖水清洗,若陰天或小雨則需4-5h。
(6) 清洗
固化好以后即可清洗,邊沖水邊用軟刷洗掉表層水泥漿,要注意控制好沖水和刷洗的力度,石子露出水泥表面1/3深度且不脫落。
(7) 成品保護
清洗完后稍晾一下隨即成品保護,先蓋一層塑料布來保水養護,再蓋上彩條布并在兩側用釘子固定,24h后方可上人。
水洗石施工關鍵材料及關鍵工藝
水洗石施工關鍵材料:
(1)水洗石:選用天然水洗石黃金砂,粒徑4-6cm;
(2)白水泥:原廠出產標號42.5,節約固化時間、增強石子與水泥的粘結度,避免后期石子松動脫落;
(3)樹脂分隔條:可選擇2cm厚透明塑料條作為伸縮縫分隔條;
(4)鐵板:3-5mm厚鐵板,太薄無法使力;
水洗石施工關鍵控制點:
(1)注意水洗石的大小及單位平方米的含量配比,可參照以下表格:
(2)施工時室外溫度應零上5度,以不出現空鼓脫落;
(3)配比為白水泥:礫石=1:2;
(4)白水泥中添加的色粉為防紫外線及加重顏色,其中色粉比例關系鐵黃:鐵紅=3:1;
(5)找平后、石子鋪攤前讓基礎充分吸水,一般晚上就將基礎澆透,否則石子里的水分很容易就滲透下去,沖水清洗時石子會很容易松動;
(6)壓實水洗,一般50m內道路初凝后沖洗3次,每間隔一小時沖洗一次;
(7)軟刷清洗的力度很關鍵,力度太大刷的太深石子易松動,力度太小則水泥刷的不夠深,露不出1/3的深度;
(8)施工驗收標準:路面平整度高、伸縮縫設置均勻合理、石子粒徑 大小均勻無明顯雜質、石子間間距小,白水泥填充密實,線形流暢、側邊無白水泥堆積情況。
抿石子
什么是抿石子
1、抿石子是一種墻面裝飾材料,將混合了石粒和泥料的材質,涂抹在墻面或者地板上,厚度為0.5-1cm,對墻面起到裝飾美化的效果。
??2、抿石子的主要原材料為打碎的天然石,以及粘著顆粒和壁面的抿石粉漿料。將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能夠直接涂抹在墻面上,室內室外都可以使用。
??3、抿石子的施工不受面積、尺寸的影響,操作過程中不用修邊,非常方便。混合石粒和泥料的同時,還可以加入琉璃、寶石等增添色澤和亮度,可根據建筑師的要求做成任何造型,充分表達設計理念。
抿石子的優點
??1、抿石子具有很強的美觀性,因為它是由不同成分的天然石打碎混合在一起,還可以加入琉璃、寶石等增添色澤和亮度,因此裝飾能力很強。它的外表平滑無銳角、質感,了安全性。
??2、抿石子自身的品質穩定,不易發霉和龜裂,因此適用范圍很廣,可用于室內外墻面,即使下雨還潮也不用擔心,具有很長的壽命,可以長達20-30年之久。
??3、抿石子的施工靈活性大,不需要對其進行切割、拼貼,可按照實際形狀和尺寸需求,定制合適的圖案。
??抿石子的缺點
??1、抿石子對施工工藝的要求很高,費工費時,施工時間須掌握,太快抿石會讓石子容易剝落,因此工人的成本比較高。
??2、由于抿石子的表面凹凸不平,容易卡灰塵,因此需要定時清潔。
抿石子施工工藝
?1、將水泥、海菜粉、石粒以1:1.5:2的比例均勻攪拌,調配抿石子所需的原料。
??2、將需要施工的墻面或地面清潔干凈,需先以水泥砂漿打底制作粗體,才能施工。
??3、表面處理后,用抹刀將抿石子以0.5-1公分的厚度涂抹于施作的墻面或地面,等七分干的時候用海綿擦拭水泥,直到石子能清晰露出。
??4、等水泥干透后再用清水抿洗過一次,表面不能殘留水泥痕跡。的抿石子施工隊會用工具抹平、壓緊材料,這道工序了抿石子不易脫落、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