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即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其是多種股東權利的集合(包括控制權、投票權、分紅權、知情權、經營決策權、認購權等)。現如今,商場中的股權如同戰場中的武器一樣重要。好的股權架構能讓股東和企業在企業發展中獲得雙贏,股東權利與企業利益在良性互動同促進、共同發展;反之,則股東與企業在發展中因或因效率低下或因一人裁或因陷入僵局等原因,兩敗俱傷。
因此,在確定股權結構時,應該考慮到公司運營的長遠性和利益。股權分布應該在合理范圍內,不要過于集中,避免因某個大股東的意志對公司決策產生過大的影響。同時,也不要過于分散,以至于無法進行有效的決策。因此,應該綜合考慮公司的經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權衡利弊,尋求股權架構。
我們知道,股權分布結構是企業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了公司決策權的歸屬。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大會通常被認為是公司大腦,是公司的決策機構。這些機構不僅負責選舉或任免公司管理人員和董事會,還要批準公司的經營決策和股東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項。在現行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由50名以下的股東設立。在股東會上,小股東可能會更關注其知情權、參與分紅、參與公司決策等權益,而大股東則可能更關注其控制公司的決策權,這種分歧可能會導致公司無法做出有效決策,使公司陷入僵局,進而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但是,這并不代表小股東和大股東的權利是互相對立的,而是需要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通過合理的股權架構來平衡各方利益,公司日后的健康發展和利益。
以下筆者以兩個具體方案為例,詳細論述不同類型的股權結構設計方案所帶來的利弊:
方案一:股權結構設計之高度集中型:
股東名稱 | 持股比例 |
合伙人A | 51% |
合伙人B | 19% |
預留股權激勵 | 10% |
吸收新合伙人預留 | 10% |
投資人 | 10% |
※具體操作中,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分配:
1、預留股權激勵:
在招聘時,股權激勵可以是一種吸引人才的手段。一般來說,股權激勵池的股權比例應該在10%至16%之間。例如,360公司的股權激勵池比例為40%,而華為的股權激勵池比例為97%。在具體分配方式上可以采取股票期權或者分階段成熟型股權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激勵員工更加積極地工作,同時也可以為公司留住人才。
2、吸收新合伙人預留:
在公司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多的合伙人加入,我們需要在前期考慮到未來可能的新合伙人預留一部分股權,股權分配方式可以是可轉換債券或者股權。
可轉換債券是指公司發行的一種債券,持有人有權在未來將其轉換為公司的股票。如果公司未來的股價上漲,持有人可以通過將債券轉換為股票獲得較大的收益。這種方式可以為公司吸引新的合伙人,同時也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該方案的利弊:
方案將股權比例分配給A、B、預留股權激勵、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和投資人。其中,A持有的控制權,掌握公司的決策和經營。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投資人持有的股權比例較小,但可以提供公司資金和資源,有助于公司的發展。B則擁有一定的股權收益權和監督權。
這種股權結構讓合伙人A持有較高的股權比例,對公司擁有控制權,雖然提高了公司決策的效率,但是由于一家大,缺乏制衡機制,很容易讓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形同虛設,影響公司的治理結構。如果合伙人A與其他股東發生利益沖突,也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發展增大經營風險。
總的來說,該方案考慮了合伙人A和B、投資人以及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的利益,同時保障了公司的穩定性和發展性,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股權分配方案。具體的分配方式和方案需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制定。
方案二:股權結構設計之相互制衡型:
股東名稱 | 持股比例 |
創始人A | 35% |
創始人B | 15% |
核心員工 | 20% |
預留股權激勵 | 10% |
吸收新合伙人預留 | 10% |
投資人 | 10% |
該方案將股權比例分配給創始人、核心員工、投資人和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其中,創始人和核心員工持有的股權比例較高,以保障對公司的控制。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投資人持有的股權比例較小,但可以提供公司資金和資源,有助于公司的發展。
該方案的利弊:
這種相互制衡型的股權管理結構,創始人和核心員工持有較高的股權比例,保障了對公司的控制地位,這有助于確保公司能夠按照創始人和核心員工的愿望進行經營和管理,保持公司的穩定性和戰略性。因為避免了一家大的情況,所以大股東之間無形中也會形成彼此相互制衡約束的機制,從而有效避免了大股東之間相互勾結,損害其他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發生。投資人持有一定的股權比例,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有助于公司的發展。同時,投資人的股權比例不會過高,避免了投資人對公司的控制地位過大。預留股權激勵和吸收新合伙人預留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這些預留股權可以用于吸引和激勵新的員工或合伙人,有助于公司的擴張和發展。
相互制衡型的股權結構固然是所有股權結構中隱患,但也存在新的問題。問題是大股東之間很容易發生對控制權的爭奪,因為他們所持股份的比例相近,小股東的投票往往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這就為大股東拉攏小股東,以便掌握公司控制權提供了機會。一旦公司陷入內部權力斗爭,不僅會影響公司的業務,甚至可能導致公司經營陷入僵局。因此,在設計股權架構時,綜合考慮各方利益和風險,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