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
250毫升兌水200斤,根據樹齡灌根(以灌透主根為準,按說明用藥,99%能夠去除根瘤。)每20天灌一次,連續灌三次即可!
經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研究,根瘤菌科的變化較大,現包括7屬36種,但其中的放射土壤桿菌不能引起植物異常增生。根瘤菌屬和慢生根瘤菌屬 兩屬細菌都能從豆科植物根毛侵入根內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內成為分枝的多態細胞,稱為類菌體。類菌體在根瘤內不生長繁殖,卻能與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對豆科植物生長有良好作用。這兩屬細菌的表現性狀極相似,只是根瘤菌屬的細菌在酵母膏、甘露醇、無機鹽瓊脂上生長快,3~5天的菌落直徑可達2~4毫米;在含碳水化合物的培養基上產酸。慢生根瘤菌屬的細菌卻與之相反,菌落生長甚慢,5~7天其直徑還不足1毫米,在含碳水化合物的培養基上不產酸,反而呈堿性。
在皮層內,根瘤菌迅速分裂繁殖,皮層細胞受到根瘤菌侵入的刺繳,也迅速分裂,產生大量的新細胞。致使皮層出現局部的膨大。這種膨大的部分,包圍著聚生根瘤菌的薄壁組織,從而形成了外向生長的根瘤。
主根瘤菌剛剛進入豆科植物根部的時候,并不能固氮,只能發展到擬菌體階段,才能進行固氮作用。
在根瘤內,根瘤菌從豆科植物根的皮層細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礦質鹽類及水分。以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它們又把空氣中游離的氮通過固氮作用固定下來,轉變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活所需。這樣,根瘤菌與根便構成了互相依賴的共生關系。
并非所有的根瘤菌都能使所有的豆科植物結瘤,特定的根瘤菌與特定的豆科植物或豆科植物群形成共生關系。當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匹配良好時,有效瘤體內部呈深紅色;內部綠色或白色的瘤體是無效的。不同生態系統中存在的根瘤菌種類繁多,而今確定的有15屬130種。當某些新的豆科作物被引入新的地區或當土壤中存在無效和不相容的根瘤菌時,需要接種根瘤菌。接種根瘤菌菌株,是發揮共生固氮作用、減少氮肥用量的可行途徑。
多年未種植豆科植物的土壤中只有少量的根瘤菌。降雨充足的地區往往有大量的根瘤菌,根瘤菌喜歡潮濕但不積水的土壤。根瘤菌適宜土壤溫度是25~30℃,適pH值為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