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傳統青銅器修復的人員呈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傳承面臨困難。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包括青銅器傳統修復、復制技術在內的傳統工藝進行科學化總結勢在必行。
當青銅器整體變形時,可以根據變形的程度及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工裝、夾具,采用支撐、頂壓、撬搬、扭等方法,進行校正。不管使用什么手法,都要看文物的應力變化及承受能力,一般根據經驗及對文物性能的了解,量力較正。青銅文物大都是鑄造而成,經歷長期腐蝕后,其延展性、彈性都有一定的降低。因此,對于變形嚴重的器物只能鋸解、組焊才能達到后整形的目的。
目前流行的說法(存疑)是,青銅器的使用開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區,及敘利亞古代TellRamad遺址出土的銅珠等。而據中國現階段考古成果,中國青銅器開始于馬家窯至秦漢時期,其中以商周時期的器物為精美。在中國仰韶文化早期和馬家窯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
土耳其東部的卡螢泰佩遺址發現距今10000年的自然銅制品,并經退火處理。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早銅制品,未經冶煉,為自然銅加工而成。
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已知的中國古老青銅器,同時也是世界上古老的青銅刀。經碳14鑒定距今約5000年。此刀長12.5厘米,為單范鑄成。沒有槽及環首等成熟的后世刀具才有的部件,在刀具形成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夏朝是中國傳說中的早奴隸制王朝,經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其開始于約公元前2070年(禹傳啟家天下),滅亡于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鳴條滅夏)。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般被考古學界認定為夏朝都城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