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是一種用于給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等電動車輛充電的設備。它通常由電源模塊、充電控制模塊、通信模塊和充電插座等部分組成。
充電樁的工作原理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通過充電插座連接電動車輛進行充電。充電樁可以提供不同功率的充電服務,包括快充和慢充兩種模式。快充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給電動車充電,適用于急需充電的情況;慢充模式則需要較長時間進行充電,適用于長時間停車的情況。
充電樁安裝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確定安裝位置:選擇一個適當的位置,通常應靠近停車位,并且與電源接口距離較近。
安裝支架:將支架固定在地面或墻壁上,確保它穩固可靠。
連接電源:將充電樁的電源線連接到電源接口,確保電源線的安全可靠。
安裝標識牌:在充電樁附近安裝標識牌,以提醒其他人注意充電樁的存在。
進行安全檢查:檢查充電樁的各個部件是否安裝正確,線路是否牢固,確保安全性。
以上是充電樁安裝的一般方法,具體的安裝步驟可能因不同品牌、型號的充電樁而有所差異,因此在安裝前好參考相應的安裝指南。同時,在安裝過程中,也建議請人士進行安裝,以確保安全和正確性。
充電樁的技術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接口標準:充電樁需要符合國際或國內的通用充電接口標準,如GB/T 20234.2-2015《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第2部分:交流充電接口》和GB/T 20234.3-2015《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第3部分:直流快速充電接口》等。
充電功率標準:充電樁需要滿足相應的充電功率標準,如國家標準GB/T 18487.1-2015《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規定的交流充電功率不低于7kW,直流快充功率不低于50kW。
先說交流充電樁,也就是慢充樁。
電動汽車的電池自然需要直流電進行充電。因此在接交流電的插口和電池之間,有一個能夠將交流電升壓,然后轉變為可供鋰電池使用的直流電的設備,叫做充電機。
而交流充電樁,也就是慢充樁只起提供插口,幫助記錄用電量、收費,以及防止電流過大的保護作用,輸入到汽車里的電的性質與家用電網的電完全相同,因而其輸入電流的速度主要受車載充電機功率的影響。
大功率車載充電機體積、質量都非常大,成本也高,汽車上配備過大的充電機很困難;此外,一般家庭用線路承受的電流不超過50安培,大多數為30安培,因此車上一般只配備6千瓦及以下的充電機,再大的交流充電機意義不大了就。6千瓦充電機給50千瓦時的電池充電,就要9到10個小時,因此也有了慢充樁這個名字。
直流充電樁,也就是快充樁,車輛連接后,會通過相關的協議告訴充電樁車輛所需電壓,充電樁輸出的直流電會直接輸入電池上,中間不再有其他零件。電網的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的過程在充電樁內完成的。因此充電速度會受到充電樁的轉化功率的影響,因而直流樁的功率不受車內空間和整車成本的限制。此外,直流樁一般是商業場所安裝,家庭很少安裝,所以使用的是商業線路,線路的負載很大,因此也就沒有了線路問題。
充電時間來說,比如50千瓦時的電池,接入30千瓦的直流充電樁上,用不到2小時也就充滿了。快充樁的價格比較昂貴,一般一個千瓦要幾百塊錢。30千瓦的直流樁就要萬元以上的費用
其實現在充電樁的市場很明朗。目前是國家電網牽頭建樁,由于電動汽車的未普及,所以沒法帶動充電樁的普及。所以民間資本暫時很難進入去參與角逐。
肯定會放開讓民間有實力的資本去參與的,要是他想加快布局,加快建樁速度的話。民間資本參與如何盈利還是我們之前探討的,控制經營權的問題
個人的設想是,小區停車場,商場停車場會放開民間資本參與。公共充電設施基本還是電網在做。充電站基本是很難實現了,倒是有可能建成換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