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件中的竹、木、牙、角雕、硯臺、紫砂壺、琺瑯器等,主要興盛于明代中期以后,清乾隆時期各種雜件工藝品的工藝制作達到了頂峰。明清時期的硬木家具及瓷器工藝紋飾,與竹木牙角玉雕、鼻煙壺、紫砂壺、硯臺上的雕琢工藝有很多相似之處。俗話說,一專多能,一通百通,明清時期很多雕刻家,既會雕玉器,也會雕竹器、牙器、角器、木器。凡懂得鑒定明清時期的彩瓷紋飾、家具紋飾、玉雕工藝者,多少也懂得竹木牙角玉雕、鼻煙壺、紫砂壺、銅墨盒上的雕琢工藝。
一說雜項,可能很多沒入行或者剛入行的愛好者都會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邊邊角角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像是一個雜貨鋪,什么那有。但如果要是問一個收藏愛好者,雜項有多少種類,一百個人里有一百零一個人都說不清楚。畢竟雜項太多了。另外,隨著收藏對象范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東西都被歸攏到雜項里,雜頂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著。所以,究竟雜項有多少類,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準確。
竹木器,因春秋戰國時期的竹筒、漢唐木家具不易保存,元以前的竹木器大多為殘存件,或僅以圖片資料形式記錄下來。故民間收藏竹刻與家具,大都以明中后期為起始期。收藏界“明清家具”概念盛行,是好的注解。也就是說,家具收藏史基本上屬于斷代史、片段史。